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2022-08-24 09:42:49)
 走过的路】将继续沿着地中海向西游动,从亚平宁半岛来到伊比利亚半岛,从意大利来到葡萄牙、西班牙,以及直布罗陀海峡对岸的北非摩洛哥。我们一行8人从北京飞到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开始了历时29天的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的三国游的第一部分,摩洛哥全境游。行程大致为:卡萨布兰卡--索维拉--阿加迪尔--马拉喀什--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瓦尔扎扎特--托德拉峡谷--梅祖卡(撒哈拉大沙漠)--伊芙汗--梅克内斯--沃鲁比利斯城--菲斯--舍夫沙万--丹吉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摩洛哥是个很奇特的地方,地形复杂,长长的阿特拉斯山脉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到大西洋边,将摩洛哥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山脉的西北面完全是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摩洛哥80%的人口居住在这边。而阿特拉斯山脉的东南面则是乱石荒滩和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的西沿就在这里。我们此行不仅要踏遍沿海地带,而且要翻越阿特拉斯山脉,进入撒哈拉沙漠。在我们的旅游行程中不仅可以看到城市、田园、大海,还有森林、雪山和戈壁沙漠,摩洛哥绝对是一个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兼而有之,现代时尚与古老文明同时兼备的旅游胜地。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卡萨布兰卡,从北京乘机直抵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这是一座信奉伊斯兰教但又极具文化包容性的城市,一座充满古典神秘但又很现代时尚的城市。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的占领,使这里成为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度;15世纪以来欧洲列强的入侵,使这里又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地方。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卡萨布兰卡是欧洲人对这里的称呼,来自西班牙语,意为“白色的房子”,因为摩洛哥沿海的房屋多为白色。1957年独立后,摩洛哥政府恢复了城市原有名称,但好莱坞的电影《北非碟影》、《卡萨布兰卡》则继续让卡萨布兰卡闻名于世,而城市真正的名字“达尔贝达”反倒知者甚少。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这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国家,在非洲比较少见。沿途经常可以看到飘扬着摩洛哥国旗,凸显国权之强盛,国家之稳定。自1961年国王哈桑二世登基后,摩洛哥的政局一直很稳定,在哈桑二世及后继的默罕默德六世领导下,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尽管是来到非洲旅游,但这里的安全感很高,虽然小偷不少,但绝无生命之忧。这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国家,在非洲比较少见。沿途经常可以看到飘扬着摩洛哥国旗,凸显国权之强盛,国家之稳定。自1961年国王哈桑二世登基后,摩洛哥的政局一直很稳定,在哈桑二世及后继的默罕默德六世领导下,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尽管是来到非洲旅游,但这里的安全感很高,虽然小偷不少,但绝无生命之忧。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哈桑二世清真寺。卡萨布兰卡最有名的景点,始建于19878月,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而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里克咖啡馆。按照好莱坞电影《卡萨布兰卡》的主要场景“里克咖啡馆”而建起来的一座咖啡馆,咖啡馆内外完全仿照电影中的场景而布置。本想进去喝上一杯咖啡,体会体会电影里的感觉,结果由于打样没能如愿。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由于濒临大西洋,这里的海鲜即新鲜又丰富,物美价廉,之前担心在这个北非伊斯兰国家会吃不好,看来肯定是想多了,这里的食物不仅丰富,而且口味也很不错,关键是摩洛哥比较开放,少禁忌。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从卡萨布兰卡出发,沿着大西洋岸边的高速公路、山路和海滩,一路向南,直至摩洛哥西部海滨城市索维拉,总行程近400公里。沿途游览了杰迪代、埃尔加迪达、萨菲、索维拉等一系列滨海老城,欣赏了大西洋波涛汹涌的壮景。这些大西洋边的老城都经历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世界文化遗产。岁月流失,日月沧桑,这些至今仍矗立在大西洋岸边的城堡要塞见证了摩洛哥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朽的历史教科书。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摩洛哥大西洋海岸的这些古城几乎都起源于海上要塞或做过海上要塞,都与葡萄牙的航海通商史有关。当年大陆上通商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屡屡在中东一带被拦截,被破坏,致使海上霸主葡萄牙依据地理环境看到了依靠海运通商的商机。他们的舰队和商船沿着大西洋东岸直上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打通了从欧洲前往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之路。为确保海上之路的安全通畅,葡萄牙人在非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很多扼守海上航线和船舶补给的要塞城堡。我国的澳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被葡萄牙人取得居住权和经商特权的。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杰迪代,世界文化遗产摩洛哥西部港口城市,一个在地图上易被忽略的小城,原本在我们的旅程计划之外,但这座小城中的杰迪代老城及要塞在2004年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一个意外的收获。异常清静的小城本身没有什么看头,所以我们直奔主题,来到了大西洋边的杰迪代老城及要塞。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16世纪初一群葡萄牙水手在前往大西洋南面的途中登上了摩洛哥西北部海岸,他们看中了马扎冈独特的战略位置,于是在这里安营扎寨建成了玛扎岗要塞,进而逐渐扩建了城堡及民居,形成一座古城,取名杰迪代。老城用高高的城墙牢牢地围起来,固若金汤。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埃尔加迪达,为了观景,我们没有再走高速公路,而是沿着沿海公路来到埃尔加迪达,这个沿海小镇,从上一站杰迪代抵达这里大概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沿途可以远远地看到摩洛哥最大的磷酸盐工厂。磷酸盐是摩洛哥最重要的资源,储量110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75%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这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湾,有着细细沙粒的海滩,远处一大片珊瑚礁,是海浪咆哮发泄的地方。坐在沙滩上,看着浪花飞溅,是这里非常引人注目的景观。一潮一潮海浪涌来,拍打在岸边的珊瑚礁上,激起几米,十几米高的浪花,看得真是过瘾。当地人讲今天没有风,否则会更加壮观。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又是一个让我们大口咀嚼海鲜的好地方。在这里一个鲜美的大生蚝仅需要2摩洛哥迪拉姆,大约折合人民币1.5元。午餐又是丰盛的海鲜大餐,不过我们已经没有昨日的惊奇了,倒是这家餐厅所在的小海湾本身就是一个景点,餐厅内外景色吸引住我们的眼球。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萨菲是我们行程中路过的一座港口城市,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当然也有一个老城。由于仅是路过,我们站在离城不远的山坡观景台上浏览了全城及港口的景色,而后就穿城而过,奔向摩国最具魅力大西洋沿岸世遗古城索维拉。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索维拉,摩洛哥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世界文化遗产,濒临大西洋的港口城市。索维拉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美如画"。考古研究表明索维拉自史前时期就有人类的足迹。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下,索维拉自有别样情趣。白色的海鸥自在飞翔,蓝色的渔船来往穿梭;渔夫们披着落日从渔港满载而归,渔妇们坐在海边迎着海风织渔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气定神闲地漫步其间……风景如画的城堡和炮塔、错综复杂的小巷、宁静的广场和艺术作坊、热闹非凡的码头闹市。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15世纪末葡萄牙人发现了这个地方,把它建成了联系西非海岸的商业和军事桥头堡,并取名索维拉。而后周围列强不断进攻占领,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汇合了多民族和多种文化的"大熔炉",阿拉伯人、非洲土著、柏柏尔人、犹太人、欧洲人都在这里和平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与景观,这在如今老城内狭窄的街道上、店铺作坊立、各种货物,以及街上的人群得到充分体现。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塔吉锅是摩洛哥的特产。传说一个年轻人,袋着高帽子骑着骆驼在撒哈拉沙漠中行走数日,发现帽顶时不时会有水滴滴到头发上,阿里巴巴纳闷:大太阳底下哪来的水滴啊。后来想起,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水,是自己的汗水!阿里巴巴灵机一动,把帽子脱下来,直接盖倒正在烹饪的锅上,一下食物就熟了,而且更好吃了,因为食品中的水分没有挥发掉,而是聚在帽子顶,然后再回落到食物里面,塔吉锅就这样被发明了。塔吉锅的特别之处在于尖帽型的锅盖,由此利用食品中自己的水分做出料理,这在水资源极度珍贵的摩洛哥非常有意义。将米饭、鸡块、土豆、洋葱及各种香料都放在塔吉锅中,然后将塔吉锅直接在火上烘烤,这就是典型的摩洛哥塔吉锅大餐。这种缺少水分,没油少盐的食物偶尔吃吃还可以,如若顿顿如此,估计多数国人都会受不了,但摩洛哥人却吃得津津有味。当代的塔吉锅制作得非常漂亮,这种被称为微压力锅的器皿风靡全球,被很多懒人用来制作一锅熟,改良后的塔吉锅不只限于摩洛哥料理,中华料理中的各种食品也可以被用来烹饪出美味佳肴!
【走过的路】摩葡西三国综述01-卡萨布兰卡至阿加迪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