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2016-02-21 00:30:00)
标签:

山西平遥

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

日升昌票号

天吉祥博物馆

分类: 国内旅游-华北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画卷。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平遥古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平遥古城民居,多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目前这些民居很多已经被辟为临街的店铺、饭馆或旅店。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平遥民居多为四合院式,大门前有宽宽的石阶,富裕人家的门前还有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门楣上除了厚实的匾额外,还有精美的石刻砖雕,体现了明清建筑风格与山西民俗文化的协调统一。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想当年这里商家汇萃,人民富庶,住宅建筑颇为讲究。走在大街上,临街是五光十色的店铺、票号、钱庄、镖局、武馆,大有时光倒溯之感。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有如此众多的票号, 必然随之就会有镖局和武馆,这也是平遥古城一特色。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平遥古城中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很多, 其中天吉祥博物馆很算是不错的,有些看头。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平遥城中的大户人家,家家都会有地窖,用来藏匿金银财宝。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北魏,定型于元明清,目前保存下来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占地26000余平方米,是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衙门外东有风水楼,南有照壁,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仪门牌坊、六部房、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建筑。县衙的第二道门叫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是一座强化封建礼制的建筑物。仪门门外有联曰: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此联通过对比反衬出衙门内外氛围的天壤之别。四时春”“和风甘雨意味着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若没有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除暴安良",又怎会有百姓的安居乐业。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进入仪门后,中轴线上依次就是自古以来的衙门三堂。大堂也叫公堂、正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迎送上级官员的地方,它是整个县衙中主要建筑物,矗立在高于地面2尺余的台基地上,明代也称之为“亲民堂”。

      大堂为五楹厅堂,中间为三楹公堂,正中屏风上绘有山水朝阳图,山正、水清、日明,即清正廉明。公堂楹柱上悬有一联曰: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二堂主要是处理一般民事的地方,也是知县临时小憩或幕僚商议政事的地方,因此,叫作退思堂。知县每天除上午升大堂理事外,多在二堂办公,处理日常公务,个别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除此之外,多数的民事案件也常在这里审理。这是因为民事案件的审理不需要大堂的森严气氛。二堂外悬一联。曰: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在这里再次看到朱镕基亲笔书写的题词。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三堂即内堂,亦称内宅,知县在此宿居、读书、办公,而且有些涉密案件或不宜公开案件也在此审理。这里几幅长联寓意深刻,颇显家教: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

      酂侯凝律魏相争谏凝争系国家天下,包公升堂海瑞罢官升罢念百姓黎民

      凭此衷一秉虚公不近利不好名勤勤恳恳但求无愧所知无负所学,

      愿斯民共行直道莫吝财莫滋讼浑浑朴朴庶得各安其业各遂其生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暮色中登上城楼,观望夕阳中的平遥,但可惜的是此时城内外炊烟缭绕,雾气升腾,晴空朗日一下子就难见踪影了,难闻的气息呛人口鼻,看来雾霾不仅是华北大地的问题了,平遥也难逃厄运。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冬夜里的古城大街上游人很少,很多店铺也早早地就打烊了,只有我们住的旅店大院里还是张灯结彩,一派新年景象。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2016山西(4)

       待续:  悬瓮山麓的晋祠-2016山西(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