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10时左右从圣约翰飞到了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完成了在蒙特利尔的工作后,傍晚乘地铁来到了位于蒙特利尔市中心的唐人街吃饭,开启了我们在蒙特利尔的游览。


蒙特利尔坐落于加拿大渥太华河和圣劳伦斯河交汇处,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魁北克省最大城市,在20世纪70年代前曾是加拿大的最大城市和加拿大最重要的工商业金融中心。该市以至魁北克省是典型以法语为主要语言的英法双语城市,是世界上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法语城市。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约在350年前由法国人从当地土著手里夺得并建立城市,尔后欧洲其他各国移民纷纷涌入,最初被称为“玛利亚城”(Ville-Marie),目前约有三百五十多万人口。在这个仅次于巴黎的世界上第二大法语城市,墙上的门牌都是用法语标注,仅仅在门牌的最下面以非常小的字体标注英文,听说英语字体大小是有规定的,不允许再大。

蒙特利尔是全国交通枢纽中心,全国铁路、航空总站都在这里,有10多条高速公路辐射各地。多尔瓦勒和米拉贝勒机场为世界著名大型机场,此外国际民航组织总部也在蒙特利尔市区。蒙特利尔这里还设有全国最大的蒙特利尔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总部和股票交易所。

蒙特利尔市区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占地约499平方公里,距美国边界仅50公里。纵览蒙市全景,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教堂构成当地引人注目的文化奇观。在蒙特利尔,每跨一两个街区便可看到一个教堂,拥有浓厚的欧洲城市风情。蒙特利尔市旗是由一个白色的十字和在十字的四个方块中各有一朵小花组成,四朵小花分别代表最早期建设蒙特利尔的英格兰、法兰西、苏格兰和爱尔兰移民。全市林立的哥特式教堂,法语居民占多数,处处都体现着独特的法国文化底蕴,被认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蒙特利尔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优美的城市风光、闲适的生活情调多次被评为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蒙特利尔建筑以新旧对比而闻名,摩天大楼与古老的天主教堂并立。站在市中心偏北的皇家山上,整个市中心的建筑,风景便尽收眼底,一览山、河、城区和远处的奥林匹克体育场。成立有许多古老的天主教教堂,如圣母院大教堂、圣约瑟夫大教堂等,同时又具有蒙特利尔地铁(每站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和贝聿铭于1962年设计建设的玛莉亚城广场(Place
Ville-Marie)大厦等一系列现代化的建筑。蒙特利尔的老城的维修和保护很成功:雅克·卡蒂亚广场,市政府等都基本上都保持着原貌。市政府规定建设的摩天大楼的高度不能超过皇家山的高度。



在蒙特利尔城中,旧城区(东以贝里街为界,西以麦吉尔街为界(我们就住在麦吉尔街上的一家酒店里),南北以胜圣罗伦斯河与圣杰克街为界)是蒙特利尔最具浪漫风情的景点。漫步于旧城区的石板街道上,街头五颜六色的灯光,不断闪烁、跳跃、交替着变幻、翻移的光芒,让人眼花缭乱;布满鲜花的观光马车在街道上不断来往,街旁一道道精妙绝伦的法式风景与神秘而又古老的城堡在眼前不断转换,充分体现了欧式的浪漫,这里的一切仿佛要让时光倒流回到欧洲人最古老风情的那一时代,让游人犹如置身于电影。我认为蒙特利尔的旧城区就是欧洲-法国的浓缩品,因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法国人,肯定希望能够将法国最好的东西全都搬到加拿大这块土地上。




蒙特利尔唐人街就坐落在旧城区中,是座名副其实的中国城。四座古典的中华彩绘牌楼,有如它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在它环抱的范围内,满园春色都是中国店铺中国字、中国商品和中国人。在这里,中国话可以畅行无阻,法语、英语反而成了番语;在这里,有华人自己的教堂庙宇和医院药房;在这里,你可以采购到几乎所有你想要的中国商品和华文书报。在这里游逛,就仿佛置身于国内某个城市里一样。


蒙特利尔唐人街最初是以爱尔兰人为主的外来移民聚居地,是整座城市中最阴暗嘈杂的角落。19世纪中叶,因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大批华工聚居于此,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兴家立业落地生根,形成了最初的唐人街。经过数代华人的辛勤创业,现今的唐人街已经成为蒙特利尔市的一处著名观光景点。置身在这里就好像是在国内的旅游景点,古色古香,中华气息浓厚而且干净整洁,不像对岸不远的纽约曼哈顿唐人街,那里简直就像贫民窟,又脏又乱。


在加拿大东海岸近一个星期内,天天的西餐或西式快餐,今天我们终于在这里享用到了一顿比较道地的中餐,潮州菜味道不错,价格也不高,大约平均每人15加元多点,特别是在这里还喝到了北京二锅头。
饭后我们在街上稍微转了一下。蒙特利尔的晚上与我们在东部看到的情景完全不一样,这里的夜生活很丰富,人们也都在夜晚走出来充分的享受生活。


4.1
圣-约瑟夫大教堂
早听说蒙特利尔有座圣-约瑟夫大教堂Saint Joseph's
Oratory,在当地朋友的陪伴下,我们驾车来到了这座位于皇家山北面的教堂,据说这里是世界上游客到访最多的宗教圣地之一。
圣约瑟夫教堂始建于1904年。最初是由安德里神父在皇家山西面山脚下修建的一个用于祷告的小教堂。1917年在皇家山北面修建了大教堂,也就是今天圣约瑟夫大教堂的雏形,最初有可以容纳大约1000人祷告的大厅。1924年教堂的修葺扩建工程开始,并于1967年结束,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圣约瑟夫大教堂。圣约瑟夫大教堂气势雄伟,他的圆顶高大97米,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亦是世界第二大圆顶大教堂。每年有大约200万旅游者和朝圣者来圣约瑟夫大教堂参观。
圣约瑟夫大教堂看起来很庄严,教堂的正前方是一个巨型广场,被绿化为三个部分,中间部分为游人步行道,两旁为两个车道。走过广场,就可以看到一列长长的台阶直通教堂。这列台阶也是傍山而建,也被分为三个部分,中间的台阶是供朝圣者们“跪走”上去的,两旁的则是给游客使用的。据说每天都能看到有虔诚的教徒跪在中间的台阶上,“一步一步”慢慢的跪到教堂上面,但今天没有见到。虽然我至今没有数过到底有多少级台阶,但可以想象那些教徒每爬上一层台阶,停下来祈祷一次的场面,由衷地感动于他们的虔诚。



这里的停车费是5加元,可以开车到教堂脚下的停车场,然后就可以开始徒步攀爬。到达教堂有很多级台阶,爬起来还真有点费力。

进入教堂大门,里面先是个门厅,一侧高高的墙壁上整齐排列着许多各式各样的拐杖,据说这是数年来自世界各地无数信众的拐杖,由于他们的虔诚而在这里摆脱了缠身的疾病,所以走时就将随身的拐杖留在了此处,看来这里的约瑟夫主教还真有两下子。
再向里走,就是教堂了,一进去立刻就被里面的恢弘气势所熏染,大家静静地轻移脚步,尽量避免冒犯神灵和那些正在祈祷的信徒们。教堂的顶部有一个很大的圆形穹顶,据说是全世界教堂中第二大圆顶。


这个教堂有个很有新意的创举,就是教堂唱诗班用的管风琴是与教堂建筑连接在一起的。管风琴放在二楼,而管风琴的一堆管子却被高高地镶嵌在墙上。

走出教堂二楼大门,外面是一个环绕教堂顶部的平台,可以举目四望,从各个方向浏览蒙特利尔城市的远景,尽管今天天气不是很好,但景色还是挺不错的。



远处的那个斜立的建筑就是1976年蒙特利尔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如今已经基本荒废(我们离开这里后,特地开车跑了过去)。1976年蒙特利尔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奥运会,其主会场很有特色,可以承载8万人的体育场可以封顶,体育场旁边的斜塔是个起重机,可以掀开体育场上边顶棚。正是这届奥运会后的后遗症(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之前,哪个国家举办奥运会都会赔本,直到美国举办的80年奥运会后才"扭亏为盈",也才有了今日各个国家打破脑袋争办奥运会的局面)。据说大型体育设施成为了蒙特利尔市的巨大累赘。为解决该体育场财务问题,各方人士绞尽脑汁也是一筹莫展,甚至于有人提议把它夷为平地。多年过去了,蒙特利尔奥运会后欠下的债务至今刚刚还上,但多年还债导致她失去了加拿大第一大城市的殊荣。想想我们的北京奥运会举办后的各个场馆目前多数也都是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不是中国特色的国家行为,肯定会所欠下许多债务,因此蒙特利尔的窘境不可能发生在北京,但这种名义上是国家或党出的钱,实际上还不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


4.2 皇家山公园
位于市区中央的皇家山(Mount-Royal),是座不算高的山丘,但是因为蒙特利尔市区内,视野非常好,从山顶往下眺望,圣罗伦斯河和高楼大厦林立的市区景致尽收眼底,所以这里是当地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并且也是观光客必到之处,这里也是蒙特利尔市中心欣赏秋色枫红的最佳地方。


3.3
圣母玛丽亚大教堂
蒙特利尔圣母玛丽亚大教堂是北美最大的教堂,建成于1829年,位于蒙特利尔市旧城区中心地带,在市政厅的达尔姆广场对面,是蒙特利尔市内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城众多教堂中最出色和最漂亮的一座教堂。据说圣母大教堂是参照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样式建造的,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小巴黎圣母院”。别具风格的哥特式建筑的圣母大教堂,其正面矗立着两座高耸雄伟的塔楼,外形像极了的哥特式风格的城堡。中间部分建造稍低,正上方是一个圣神的十字架,下方泛着金光的是圣母雕像,教堂门前三扇呈尖拱式的大门庄严而又神秘,进入在这里需要支付4加元。




4.4 蒙特利尔老港口
蒙特利尔早年以皮货和木材交易起家,老港口是发迹地,周边有许多老建筑,保存完好。老港口位于圣劳伦斯河岸,长2.5公里,有四条突堤深入河流。现在它已不具备早年的功能,变为休闲娱乐的好场所。目前这里是蒙特利尔科学会展中心,穿梭于里面的高科技展厅,玩一玩集成电子游戏都是不错的选择。


4.5 地下城
蒙特利尔地下城是很著名的,很多人喜欢戏说此景,讲蒙特利尔的居民到了冬天就会像耗子一样,在地下活动。庞大的地下成是多年规划建设的成果,四通八达、占地广阔,是蒙特利尔最引以为傲的工程,也是蒙特利尔的一大特色,非常适合加拿大的寒冬。地下城有32多公里长,占地12平方公里的地道构成,包括市中心80%的办公室、40%商业面积、各种服务设施(包括购物中心,旅馆,办公,银行,博物馆,七个地铁站,两个火车站,一个长途汽车终点站和一个贝尔中心),以及120多个出口构成,可以同时迎送50多万进出人流,是躲避严寒冬和繁忙的交通的理想去处。市中心的所有政府机构、服务中心、学校、娱乐场所、车站、地铁站、书店、咖啡馆、餐厅、服饰店、精品店、面包店、超市等等,以致部分街道的底部都与地下城连接,喜爱购物的游客可能一进去就整天不再想见到阳光。正是由于地下城的原因,蒙特利尔常被称为“二城和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