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一鸣:A股又到关键时刻!

(2025-02-28 09:07:29)

在 AI 技术革命与地缘政治博弈交织的复杂背景下,A 股市场正经历 2025 年以来最剧烈的结构性分化。2 月 28 日,上证指数在消费蓝筹护盘下微涨 0.12%,但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分别下跌 0.45% 和 0.89%,科技成长股回调幅度进一步扩大,CPO、算力概念指数单日跌幅超 3%,而白酒、家电等消费板块逆势上涨 2.17%,市场呈现典型的 "跷跷板" 效应。这种分化已持续两周,两市成交额连续 7 个交易日突破 2 万亿元,但个股涨跌比却降至 1:3,显示资金正加速向确定性方向集中。

外围市场的剧烈波动加剧了 A 股的不确定性。隔夜美股科技股遭遇重挫,英伟达因业绩指引不及预期暴跌 7.2%,特斯拉市值单日蒸发 420 亿美元,中概股指数两日累计下挫 5.8%。与此同时,美元指数突破 107 关口,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 7.32,外资单日净流出 A 股达 86 亿元,创近两个月新高。这种联动效应下,A 股科技板块面临三重压力:汇率波动引发的估值重估、海外科技股回调的情绪传导,以及国内高位股的获利了结压力。

当前市场正处于政策预期与资金博弈的临界点。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机构调研显示,超 70% 的投资者将 "科技自立" 和 "扩大内需" 列为首要关注方向。但历史数据显示,政策窗口期往往伴随剧烈的风格切换 ——2018 年两会前消费股平均超额收益达 4.2%,2021 年新能源板块在政策刺激下启动主升浪。而当前科技股的交易拥挤度已达极值,TMT 板块占全市场成交额比重突破 45%,创 2015 年以来新高,部分个股单日换手率超 20%,资金分歧已现端倪。

值得关注的是,北向资金的动向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尽管近期科技股回调,但摩根士丹利、贝莱德等国际机构仍在增持 A 股半导体、AI 应用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认为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地位正从 "追赶者" 向 "规则制定者" 转变。这种长期配置逻辑与短期交易性资金的博弈,或将主导市场在政策窗口期的表现。

站在两会前夜,A 股市场的关键矛盾已从 "有没有主线" 转向 "主线能否持续"。当科技股的估值泡沫遭遇政策预期的现实检验,当外资的长期布局邂逅内资的短期博弈,市场亟需新的增量逻辑打破僵局。

操作建议:

  1. 短期策略:平衡风险与机会
    保持 5-7 成仓位,规避估值透支的 AI 算力、芯片设计等领域,警惕业绩暴雷风险。可关注消费蓝筹(食品饮料、家电)、医药(创新药)及低估值周期股(电力、有色金属)的防御性机会。

  2. 两会主题布局
    重点跟踪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工业母机、机器人)、数据要素及国企改革概念。政策若明确 "科技自立" 或 "扩大内需" 方向,相关板块或迎来中期机会。

  3. 中期视角:科技主线未改
    AI 革命仍处早期阶段,算力芯片、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产业链调整后或现布局良机。建议分批配置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龙头,规避纯概念炒作。

  4. 关键变量跟踪
    密切关注美元指数(当前 107.2)、美联储政策及两会文件。若美元回落、人民币升值,外资有望回流 A 股核心资产;若政策超预期加码科技或消费,相关板块或启动主升浪。

总之:A 股当前正处于 "短期震荡整固" 与 "中长期价值重构" 的交汇点。投资者需保持定力,以业绩为锚,在科技与消费的轮动中寻找平衡点,同时密切关注政策信号与外资动向,把握结构性分化中的布局良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