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教师与土壤

(2013-11-01 08:57:56)
标签:

赵广宇

教育

校园

情感

分类: 专业发展

 原创】教师与土壤

这几天,我脑海里一直装着一个词:“氛围”。同时又突然又冒出来一个词“土壤”。这看似好像两个毫不相关的词,却久久的占领着我的思维空间。

谈起教科研,大多数人都在摇头叹曰:“没有科研的‘氛围’”。谈到教师的阅读与写作,大家更是无奈与叹息。如果要我花费笔墨去探究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困怕我也会陷入到一二三空洞枯燥的理论罗列之中,到头来一头雾水却什么问题也没弄清楚。再者说,我学识粗浅,也没有那样的能力去探究这样深奥的问题。我只是在想,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可能不少学校的管理者都被“环境氛围”这个问题所困扰,都陷入到营造不起来良好氛围的苦恼之中。

萎靡消沉,正气不足,邪气滋生,惰性蔓延的环境氛围是非常可怕的。这种萎靡的环境氛围久而久之会影响和改变身处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它就像一块腐朽的土壤,即便是播种进去健康的种子那也长不出来好的苗子,即便是能长出来,那也一定是畸形的苗木成不了才器的。所以,我们越发的感觉到环境氛围真的很重要,但同时,又越发的感觉到环境氛围真的很可怕。

十多年的从教经历,虽然一直身在农村学校,但也换了不少地方,与自己一起相处过的同事很多。现在,再回头去看看每个人这些年的发展,不免会有些心酸和恐慌。说实话,在这么多的同事里,目前能在教育界称得上出类拨萃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只有少数个别的人还算略有成绩,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慢慢的消沉颓废,等着熬一个高级职称就离休或退休。一辈子一事无成,既没有辉煌的业绩,也没有经营好自己的家庭,这着实是让人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的事情。然而,这些并不是令人最为恐慌和担忧的事情。令人最为担忧的却恰恰是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青年教师之中的一部分人。这部分教师双脚一踏进这方土壤,就开始被腐化,就没能脱离消沉颓废者的行列,甚至消极堕落的程度更为严重。表现出来的是:耐不住清贫,不安心教学,庸俗、冷漠、麻木、喧嚣、浮躁、功利。教风不实,工作敷衍,追求虚华,魂不守舍。如果说,工作了几十年的教师职业倦怠感在不断的增加,感觉到奔不动了,不想奔了,想熬一个职称解甲归田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理解的话。那么,青年教师之中的这一部分人表现成这样就让人十分的不解。

但沉下心来仔细的想,其实,我们不能够完全去怨怪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他们原本并不想这样去游戏人生,虚度光阴。只因身在这样一个消极、麻木的环境之中,绝大多数人没能掌握好自己手中的舵,因此,就逃脱不了被这个环境同化的悲剧。假如说,这些孩子大学毕业就能落脚到名校,或者城市学校,哪怕就是一个相对氛围较好的学校,他们还会是这样的表现吗?

2002年我第一次到省城去听名师、专家的示范课和学术报告。那一次,对我的心灵上的冲击是非常彻底和深远的,至今在我的内心深处依然保留一份被向前推动的力量。后来,我不止一次的想,假如当年那位名师一毕业就分配到我们这里任教的话,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当然,我并不否认人家自身的才能和后天的努力。但我想,如果他真的就在我们这个县域环境里任教的话,也许会有成就,但一定不会有今天这样巨大的成就。

就拿我个人的贴身体验来说,虽然我还算是比较努力的那一类教师,摸爬滚打走过了这么多年,但回头检验一下自己,却发现,自己这几年根本就没有多大的长进,在教育、教学包括学校管理方面认识依然非常的肤浅,毫无建树。

几年前,我县树立起来一批县、市级名师,教研室组织着这些佼佼者们到处巡回示范、讲课。后来,这个队伍中一部分人在成长中去了市里的学校或者省城的学校,留下来的依然默默的耕耘着自己脚下这块教育之田。外出发展的这些老师们的状况如何我不得而知,但留下来的这部分人的状况大约都和我差不多,没有多大的长进。他们的执教水平几乎还停留在早前的程度上。那时候,这些县域环境内树立起来的名师之中我不在其列,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加入到其中,但这个自信我还是有的。

写到这里,不得不使我又一次想提起“氛围”和“土壤”这两个词。

今天,我们如果用哲学的观点去谈外因与内因的关系,或者用“出淤泥而不染”去谈个人的努力是多么的重要,不是不可以,也不是不对。但实现是残酷的。虽然,也会有那么一些不因外在条件的改变而始终能保持自我的人,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不能够在这个环境氛围中挣脱和独立。

看到自己身边许多教师就这样和尚撞钟的混时度日,心理感觉到非常的恐慌,但这并不是为别人而恐慌,而是为自己而恐慌,害怕自己在泥潭中也会变成这样。

教育的环境氛围对教师的成长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能使生命生长的土壤,再好的苗子也会慢慢的枯萎;没有能使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再大的才能也会被埋没和消亡。尽管这样,但我始终相信,总还有那多一些内心强大,精神不屈,信念不移的苗子会在这样的土壤中奋命挣扎,努力向上,去追寻阳光雨露,去唱响生命的乐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