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广宇教育咨询
赵广宇教育咨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17
  • 关注人气:2,0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教育的“针灸效应”

(2013-05-17 10:31:54)
标签:

教育

情感

文化

校园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原创】教育的“针灸效应”

“任何一种教育,最终都要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没有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教育。”如果老师的教育能最终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矫正,自我暗示,自我批评,自我反省,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那,这样的教育就是好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教师要想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使自己的教育具有“针灸效应”,精准而有深度。

谁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就愿意听谁的话;谁能把事做到学生的心理,学生就会认同你的做法,进而来改变自己的做法。“针灸效应”就是要找准“病灶”,找准“穴位”,进而准确下针,达到祛病除患的效果。

亲近学生是找准“病灶”和“穴位”的根本途径。在日常教育中,老师一般都喜欢听老师话,学习认真,踏实勤奋,成绩又好的“乖乖生”,一般都不喜欢学习成绩差,思想表现又不好的“调皮生”,甚至会有不少老师以各种借口拒绝接受这些学生。教育中,不少老师对“调皮生”的各种表现视而不见,或者避而远之,更有甚者会采用以暴制暴,殴打体罚的方式,结果是,师生关系对峙,危机升级,带来很多负面的教育效果。

做老师,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调皮生”在我们的教育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了调皮生,那就绝对不是一个正常学校了。如果我们所教的孩子都是所谓的“乖乖生”,那就更不正常了。我们如果把本来很乖的孩子教育成乖孩子,把本来很优秀的孩子教育成优秀孩子,那不是我们的教育成功,更不是我们的本领,充其量也只能浪得虚名,得到一点蝇头小利而已。只有我们能把“调皮生、学困生”教育成优秀学生才是自己的真本事。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教育者怎样教育引导。谁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谁就能赢得学生。体贴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和爱。这样,他们就容易与教师拉近距离,消除潜在的恐惧心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促其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通往儿童的心理,并不是经过一条洁净平坦的小路,教师在路上要经常用心做拔除野草的事。”耕耘心田,拨除杂草,是教育的本质意义。“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研究学生、善于观察,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展现自身亲和力、卓越才能和高尚情操,使学生对你亲近、崇拜,把你当做最值得信赖的人,把你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这样,你才能真正找准学生存在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你说的话,你做的事,才能到达学生内心深处,才能产生持久的积极效应,进而促使他改变自我,矫正自我,超好的方面发展。

要想使一个学生真正改变,仅仅依靠亲近和一时的教育效应,是远远不够的。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的思想,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别人的心灵。教育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唯有真正做到找准“病灶”和“穴位”敢于下针,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尊重沟通是“下针”的根本途径。

每个学生都希望别人赞许,只有傻子才喜欢被被人挤兑。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首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思想表现不好,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是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和受到尊重,是他们内心强烈的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他们而言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他们的实质,是把他们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孩子出发,建立独特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深层的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学生也更愿意把内心的话拿来与你交流,你的教导他们才更愿意接受。

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从威严和高高在上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与学生真情互动,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在学生的心底生根、发芽、开花,结出硕果。

日常教育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他们成长的伙伴,成为他们心理依赖的对象,成为他们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他们困惑的艰难进步历程中的扶持、帮助者。唯有这样,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才有可能真正起到作用,才有可能真正才生持久的效应,真正改变学生,甚至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