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教育类似“温室培育”
(2012-05-16 17:26: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感悟 |
十几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我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类似于“温室培育”。新课改在纵深推进中,迫使我不得不重新反思我的教育,让自身再次回到起点,改变既定的思维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
我们说: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发掘人、发展人。对于学生的教育重要的不是方法和技巧,是爱和尊重。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家长、教师的培育,但重要的却的确不是这种培育,而是学生自我的教育,自我的脱变和不断的重生与完善。
走过一段课改路,我们发现传统观念上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认识已完全不能在适应新的教育要求。现在,不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问题了,而是教师要把学生带到水草丰茂的地方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发展。
遗憾的是,理论好多人都会讲,但实际教育中却常常心不由衷,理论与实际往往大相径庭。“温室培育”的现象令人担忧。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而学生在家庭、学校所中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是家长、老师苦心设计的既定程式。这种教育无异于温室培育。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过分依赖家长、老师,不能独立学习,不能主动思考,不愿也不会自主探索。在升学与择校上,许多家长甚至丢下家务,放下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全力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为孩子的学习、考学服务。这样,学生被强制在学校、教室、书本和习题的狭小范围内,“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是不会交往,不愿合作,封闭、自私。这样的温室培育使学生一旦离开学校,一旦离开家长、老师的策划、设计和悉心照料,就难以适应社会,抵御不了风吹雨打,
我们都知道,设计温室目的就是人为的给花的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室中的花草在生长中是需要人为的照料,一旦离开这种照料,离开了温室,就很难适应大自然的环境。而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正像进行温室温室培育。我们总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总希望孩子生活得更好,学习得更好。于是,我们在爱的名义下,伸出手来做着许多包办代替的事情。学习的事情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无法代替,更不能包办;生活的事情也是他们的事情,家长不应代替,应该让他们学会梳理和处理自己的生活。但我们却在进行着“温室培育”,这样只能让他们失去自我历练的机会,失去感受生活的权利。导致他们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和受挫能力越来越弱,一旦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父母和老师关爱学生本没有错,关爱是做好教育的基础,也是做好教育的根本。但是,关爱要有方式和策略。对于家长而言,物质的关爱和生活的照料是浅薄的爱,这种爱往往会害了学生;对于老师而言,不顺性挖掘,不 “放手”和“引导”,强迫式、程式化的施教,这种关爱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行为: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而不是心灵。我们常常担心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受苦、受罪,而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进行心灵对话的少之又少;作为老师,我们更多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关心是学生是否乖巧听话,对于孩子的情感需求,心灵世界却很少关注,甚至是一无所知。
爱是做好教育的前提,教育的爱是一种责任,是培育心灵,激发内驱,引导和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的力量。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生命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潜力,每一个孩子都应得到爱和尊重。教育中我们不能像设计盆景一样设计他们的未来,更不能像温室里培育一样给他们无原则的呵护和关爱。应该让他们在自然的生命状态下得到应有的历练。发掘他们生命的潜能,让他们顺性的成长和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