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棉花止跌上涨棉纱报价试探性上调200-300元/吨国际棉价供需或保持平衡

标签:
时评 |
分类: 行业动态 |
棉花止跌上涨棉纱报价试探性上调200-300元/吨
近日,虽然国内市场皮棉现货供应宽松,但郑棉却出现了较大买盘,市场信心在过去3个月的几轮猛跌后逐渐修复。棉花基本面仍然利空大于利多,但技术上存在超跌现象。从产业链终端的服装业来看,消费和出口依旧疲软,纺织企业订单仍旧以刚需单为主,利润恢复缓慢,库存依旧偏高,纯棉纱价格继续承压。不过随着棉价止跌企稳,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好转信号。

美棉、郑棉双双反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美棉出口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当周美国2023/24年度陆地棉净签约26399吨,较前一周减少47%,装运陆地棉31570吨,较前一周增加57%。尽管签约总量减少,但是对中国出口大幅回升且装运量明显回升,利好刺激下12月7日ICE期棉大涨,主力合约重回80美分以上,当日报82.75美分。12月12日,ICE期棉主力合约报82.3美分,较月初上涨3.4%。国内新棉收购近尾声,成本固化,短期对郑棉形成一定支撑,加上外盘大涨,内外联动下近期郑棉连续多日上涨。12月以来,郑棉主力合约总体上处于上涨趋势,目前已站稳一万五关口,12月12日,郑棉主力合约报15360元/吨,涨10元,较月初上涨2.9%。

国际棉价:供需或保持平衡 明年价格如何运行?
美国权威行业机构的分析认为,美国农业部12月报告的最新情况反映了整个供应链的需求持续疲软,全球供需缺口缩小到只有81.1万包(1.129亿包产量和1.137亿包消费),这一差距明显小于9月和10月,当时全球供需缺口预计将超过300万包(9月350万包,10月320万包)。供需缺口的逐渐减弱代表着棉花价格上涨可能减弱。除了全球供需缺口的缩小,对价格方向影响更为重要的可能是对挥之不去的需求问题。今年5月以来,美国农业部对全球工厂使用量的预期已从1.215亿包下降至1.137亿包(5月至12月累计减少780万包)。近期的行业报告继续描述下游需求缓慢和纱厂利润率面临挑战。在消费形势好转并形成底部之前,消费预测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全球棉花产量的减少使全球棉花过剩的状况有所削弱。自美国农业部5月份的初步预测以来,全球棉花产量预测已从1.194亿包降至1.135亿包(5-12月累计减少590万包)。在需求疲软之时,全球棉花产量的减少可能阻止了棉花价格的大幅下降。从现在到2024/25年度末,需求的复苏有望达到某个水平。
进口棉:巴西棉集中到港 库容压力短期难缓解
据青岛、张家港等地部分棉花贸易企业调查、测算,截止12月中旬前,中国各主港棉花库存总量(保税+非保税)已突破40万吨大关,美棉、巴西棉、澳棉、苏丹棉、巴基斯坦、土耳其等产地棉花数量居于前列,虽然美棉库存总量仍排在第一,但由于2022/23年度巴西棉10-12月份到港、入库量较其它产地棉花增长突出,因此与美棉库存量的差距持续缩小,与澳棉及其它产量棉花的库存差距拉大。从调查来看,受上周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从78.59美分/磅连续上破80美分/磅、82美分/磅的影响;郑棉虽然主力CF2405合约也应声上调了600点左右,但现货报涨幅度显然没有跟上,因此滑准关税下(或1%关税)内外棉花价格出现持平或小幅倒挂,港口保税棉、远月船货的竞争力下降、偏弱。

11月纺织服装出口整体呈现回稳态势
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整体恢复向好,稳外贸稳订单政策有效落实。海外主要发达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与新兴市场共同推动我纺织服装出口实现回稳。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按美元计,11月纺织服装出口236.6亿美元,同比下降1.8%,降幅较上月收窄6.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同比恢复至与去年基本持平,环比增长3.8%;服装出口同比降幅收窄至3%,环比增长2.4%,结束了连续两月的环比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