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唐代佛塔的艺术表现——以山东神通寺龙虎塔为例

(2024-05-17 17:35:54)
以下文章来源于微言宗教 ,作者何佳谦

【文化】唐代佛塔的艺术表现——以山东神通寺龙虎塔为例


【编者按】根据“介绍宗教文化知识”的办刊职责,《中国宗教》杂志一直设有“文化”栏目,陆续刊登宗教文化方面的文章。即日起,“微言宗教”公众号将陆续转发,以飨读者。


唐代佛塔的艺术表现——以山东神通寺龙虎塔为例

何佳谦【文化】唐代佛塔的艺术表现——以山东神通寺龙虎塔为例

神通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由东晋名僧竺僧朗始建于前秦皇始元年(351),隋开皇三年(583) 改名为“神通寺”。原寺建有山门、大雄宝殿、千佛殿、禅堂、法堂、达摩殿等,及至清末庙宇尽毁,仅存四门塔");">、龙虎塔及千佛崖摩崖石刻造像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千年古刹神通寺重光,逐渐恢复了山门、大雄宝殿等寺院建筑,四门塔、龙虎塔、千佛崖");">等历史遗迹也得到较好保护,其中神通寺龙虎塔造型优美,浮雕生动华丽、独具特色,作为印度佛塔中国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中国佛塔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神通寺龙虎塔位于现神通寺遗址西北方寺院之墓塔林,这里现存墓塔合计四十余座,造型各异,既有钟式石塔、阙式石塔,也有楼阁式砖塔、密檐式砖塔等,其中龙虎塔气势雄伟,浮雕华丽,造型较之其他墓塔更为优美,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神通寺龙虎塔建筑年代尚存在不同意见,多数学者倾向于此塔营建于唐代,是较为典型的唐代佛塔样式。

关于此塔之命名,学者习惯性称其为“龙虎塔”,亦有《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等著述称其为“朗公塔”。从美术史和宗教学术史的角度出发,龙虎塔命名中关于“龙虎”二字的由来,多数学者和著作中均介绍因塔身正面雕刻佛龛,环绕佛龛饰以浮雕龙虎图案而得名,但仔细审视塔身,龙的图样纹饰较为清晰自然,而虎的形象并没有特别明朗,相关历代文献记载中也未发现明确的“龙虎”命名痕迹,至于以“朗公塔”命名更是多有讹误,现学术文献中已基本绝迹。

佛教起塔因缘大多在于追荐纳福和礼拜供养,起源可远溯至佛陀时代。伫立于神通寺的小龙虎塔(皇姑庵塔)塔铭即有“大浮屠主”之称谓,综合同时期其他龙虎塔样式和铭文介绍,以及历代关于追荐纳福所营建的浮屠塔记载考虑,这种未准确标明功能和命名的石塔建筑属于浮屠塔的一种,只是后世学者为了区分塔样式而利用该塔所独具的视觉审美,创造性地以“龙虎塔”加以命名。这种独具视觉审美特色的造塔样式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地界,最早肇始于神通寺龙虎塔,学界遂以“大小龙虎塔”加以区分。

另外,神通寺地处琨瑞山锦阳川畔,东靠青龙山,西倚白虎山,青龙山与白虎山之间的山峪即为金舆谷,以两山命名谷中之文物在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中也不无可能。



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东传中土,塔的建造和审美开始入乡随俗,在吸收中国古代建筑重檐斗拱等表现手法的同时,发展出了多种造型形式,建筑材质也更加多样,增加了琉璃、金银、水晶等各种材质。现存唐代古塔有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等,皆以体制宏大、气势雄伟著称。与之相较,神通寺龙虎塔呈现出玲珑精巧、华缛富丽的特色,其线条优美的塔基、浮雕华丽的塔身装饰和重檐斗拱的塔顶设计,无不体现了盛唐石雕技艺和艺术审美的标准。

神通寺龙虎塔作为一座单层亭阁式重檐方塔位于墓塔林南端,与四门塔隔谷相望,除了在宗教上的寓意外,还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全塔以砖石砌就,呈正方形布局,每边长约4米,塔高10.8米,加相轮塔刹合计高约14.2米,相较于现存其他龙虎塔,规模最为高大,照其风格推算,塔基与塔身建于唐代,塔顶或补建于宋代。

龙虎塔设计风格、造型艺术,以及雕刻手法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现存龙虎塔中的代表建筑。塔基为三层须弥座");">,轮廓简洁鲜明。第一层自地面开始砌平板石料,其上束腰;第二层与第一层相仿,尺寸略小,每面开龛,内有舞伎,四面共八身;第三层基座下部为方台,上以石板出檐,中间雕刻造龛,四面共计十六龛,雕刻有狮子、象、马、伎乐");">、力士等精美浮雕。塔身共分为三层,第一层塔身处宽、深各4米,四面分别由长条形石板构成,并开火焰形券门形成佛龛,仰式券顶、矩形门洞,门两侧分别雕刻菩萨、弟子、飞天、龙虎、摩羯鱼、共命鸟、金刚力士、飞天等,均为高浮雕,龛内安置方形塔柱, 四面分别雕刻四方佛");">,与龛外菩萨、弟子、力士等组成一佛二弟子或二菩萨、二力士的佛像基础布局方式。塔身往上为双重塔檐,以砖仿木结构建造。第二层塔身做方形砌筑,较短,上部做两重塔檐,至此为止,全塔下半部分均以石材建造,往上为砖砌。第二层塔身上层塔檐既是第二层塔身之塔顶,也是第三层塔身之塔座,其上砌出转角式塔身,四角同样做出山花蕉叶,两重斜角相错,其上再砌方形塔檐,最上置覆盆相轮塔刹,是佛土的象征。与印度塔刹一样,中国佛塔的塔刹也分刹座、刹身、刹顶三个部分,刹身的相轮汉化为奇数,多为十一层相轮,刹顶装饰华美,由圆光、仰月、华盖、宝珠构成,现塔

刹为1974年重塑。从建筑形制、雕刻技法看,整座龙虎塔造型古朴考究,是现存最具特色、细致精美的唐塔代表之一。



历史上,山东地区佛教信仰昌盛,唐宋时期兴起的宝刹佛塔除了神通寺以外,尚有灵岩寺、龙兴寺等,直至今天仍然保留了大量的佛寺塔遗址和摩崖石刻造像,这与历史上山东佛教的密教化影响不无关联。

唐宋时期密教兴盛,五方五佛、转识成智的佛教修行概念对山东佛教有重要影响,神通寺四门塔和龙虎塔均以“四方佛”的形式展现,即是在密教五方五佛概念影响下营建的宗教建筑。唐宋时期,尽管汉传佛教八宗共荣,各有特色,但仅就密教而言,其富有变化、丰富多彩的仪式仪轨不仅只存在于本宗,也被其他各个佛教流派加以灵活吸收运用,丰富了中国佛教的信仰生活。

唐代山东地区密教兴盛,从义净的译经中即可推测端倪,其翻译的密教经典有十余部,是唐代密教经典翻译最多者。密教在底层信众中传播衍生出以龙虎塔为代表的较为简易的建筑表法方式,虽然无法与国家参与的大型佛教建筑相提并论,但存量丰富。

神通寺龙虎塔在造型上十分美观,雕刻细腻,表法精准,这一类小型中国式的砖石塔保存至今,已然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佛塔营建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我国宗教艺术与传统文化创造了诸多造型精美的艺术精品,是我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以龙虎塔为代表的佛教古塔代表了大众朴素的宗教信仰和淳朴的宗教感情,是佛教中国化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作者单位为山东艺术学院)
(本文系独家原创,任何媒介转载须注明来自微信号“微言宗教”,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文化】唐代佛塔的艺术表现——以山东神通寺龙虎塔为例

【文化】唐代佛塔的艺术表现——以山东神通寺龙虎塔为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