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笔下的观世音菩萨画像(下)


如意轮观音像(滋贺 法藏寺藏)
平安时代 重文
绢本
纵123.9厘米 横91.7厘米

如意轮观音像
平安时代
绢本
纵92.6厘米 横43.5厘米

圣观音像(岛根 峰寺藏)
平安时代 重文
绢本
纵102.9厘米 横57.5厘米

十一面观音像
纸本着色
纵169.0cm 横90.0cm
平安时代 12世纪
奈良国立博物馆
本图为面向画面左侧的十一面观音象。图象的右手垂在膝前,手印呈「与愿印」(指实现祈愿的手印,手心朝上五指向下舒展),手腕带着数珠,左手拿着一瓶插有红莲花的水瓶。观音的头上有菩萨面、瞋怒面、狗牙上出面各三面,及大笑面、顶上佛面各一面,共有十一面。

十一面观音来迎图
十四世纪 镰仓时代佛画
挂轴 绢本水墨 彩色 黄金
尺寸:86.2 x 38.7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观世音菩萨独自前来迎接亡者的佛画是比较罕见的,有关观音菩萨引导亡者的绘画在敦煌遗画中可以见到几幅,描绘的是观音菩萨引导亡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场景。
这里虽未出现亡魂,但观音菩萨手持净瓶,结与愿印,脚踏祥云极速而来的场景,分明也是来迎接亡者前往西方极乐净土。观音菩萨的衣衫及披帛飘带还有祥云等都在向身后飘动,为静态的画面增添了动感和速度。
此画无论从精美的十一面头饰还是繁复华丽的衣衫服饰,都是精工细笔,生动传神,是描绘观音菩萨为主题佛画中的精品之作。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日本国宝-12世纪《千手观音像》
绢本着色
规格:138.0 × 69.4 cm
平安时代 12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千手观音拥有千手、千眼,藉以救助世间的芸芸众生。观音头顶上画有十一个小颜面(三面菩萨相、三面白牙向上相、三面忿怒相、一面暴笑相、一面如来相),以及象征阿弥陀如来的化佛。千手的表现,包括持有锡杖与三钴杵等、掌上有眼的四十二只大手,以及无数只小手。
作天女造形的功德天(亦称吉祥天,广施福德之女神)和婆薮天胁侍于观音两侧,从而构成三尊象的形式。其中,婆薮天是婆罗门出身而侍奉于观音的仙人(婆罗门是印度种性制度中最高地位者)。
观音和功德天的身躯以纤细的墨线描绘,轮廓在线再以朱红色稍加晕染。观音的衣裙上,除了金箔和金泥外,还以金箔细切而成之截金,在整块布面上贴饰出纹样。其截金装饰的精致表现,在平安时代的佛画中,堪称是特别华美的。另外,背光上也装饰着金箔及色彩缤纷的纹样。

杨柳观音像
高丽至治3年
徐九方
泉屋博古馆
高丽佛画和高丽青瓷一起被誉为艺术技巧最卓越的文化遗产,全世界目前只有160多幅高丽佛画。韩国国内只有10多幅,而日本寺庙、博物馆和个人收藏者收藏了130多幅,堪称绝品。
日本寺庙因羡慕高丽发达的佛教文化,所以想要收藏高丽佛画。因此,在高丽末期、朝鲜初期,高丽佛画成为倭寇的掠夺对象。在朝鲜时代,也有不少高丽佛画因外交和贸易需要越过玄海滩被运往日本。因当时推行废佛政策,所以朝鲜时代并不重视佛教遗产。因此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韩国国内已经没有一幅高丽佛画。
高丽佛画形态细腻淡雅,色调鲜艳,勾勒有力,是一种蕴含了高丽时代原有的文化形态的宗教工艺品。特别是被称为“水滴观音”的日本浅草寺所收藏的《水月观音图》十分有名,这幅作品在日本当地都没有公开过,连日本学者都很难见到它。

朝鲜佛画《观音三十二应身图》
朝鲜明宗五年(1500)
李自实 绘
绢本设色
高 201.6厘米 宽 151.8厘米
日本知恩院藏
据画面题记,此图系朝鲜明宗五年(1550)仁宗的妃子恭懿王大妃为祈愿仁宗(1545在位)冥福而作,内容依《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及《楞严经》记述,由李自实绘制,尝供奉于韩国全罗南道灵岩郡道岬寺金堂。依题记判断,此幅是韩国现存唯一的三十二观音应身图。

水月观音图: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朝鲜时代佛画
十九世纪 朝鲜时代佛画 绢本设色
画面尺寸:77.5 x 77.5 cm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翠竹下、磐岩上,主尊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顶有化佛。发髻高束、发绺垂肩而下。细眉长目,双目微垂、面庞圆润,神态安详。身着一袭白色衣衫,饰以红色边缘,佩璎珞及手镯庄严全身。呈自在姿安住在波涛磐岩之上。身旁置有一金色的净瓶,内插一株碧绿的杨柳枝,自然弯曲下垂,静静而立。上方祥云缭绕、小鸟飞翔。下方嶙峋怪石、波涛翻滚,左右两侧有善财童子和龙王在参拜观音菩萨。
日本镰仓时代佛画圣观音像

东密六观音之
《如意轮观音》像
绢本着色、金泥、金箔、镶金线
十四世纪 挂轴
尺寸:101.7 x 41.6 cm
镰仓时代佛画
奈良国立博物馆

而本图是《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所提及的六臂金色身的最常见姿态。右侧第一手掌舒开抚脸颊,遵照了胎藏曼荼罗观音院中的图像。
莲华座大量使用细金箔线,造型细腻优美,观音右膝立起盘坐其上,全身沐浴在巨大的月轮光辉之中。左侧第一手应该按住光明山,但本图中手掌却放在金泥涂色的盘石上。观音肉身涂金色,用朱线勾勒。衣着和饰物赋彩华丽,而上方的立涌(花纹的一种,对称的波浪型图案组合,中间大两头窄)、格子和卍字(manjitunagi)等用细金箔纹精心点缀装饰。月轮上独具匠心地施以调有金泥的朱色,展现了观音整体包金泥的特殊效果。

狩野元信代表作 白衣观音像
十六世纪 室町时代
狩野元信 绘
挂轴 绢本设色
尺寸:157.2 x 76.4 cm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此画是狩野元信的代表作品,亦是日本美术界较为有名的一幅画,在日本有关绘画的论文中被反复引用。峭壁下、攀岩上,主尊观世音菩萨头戴风帽,发髻高束。细眉长目,双目微垂、面庞圆润,神态安详。身着一袭白色衣衫,佩璎珞庄严全身。衣褶线条流畅、自然垂下。呈跏趺坐安住在波涛盘岩之上。两侧似悬崖峭壁、古树枯藤,下方嶙峋怪石、波涛翻滚。

白衣观音图
十五世纪 室町时代佛画
挂轴 绢本水墨
尺寸:114.6 x 53.2 cm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
在大海峭壁枯藤之下,一轮巨大的明月式皎洁头光里,观音菩萨束发髻,发绺垂肩。面庞圆润、五官秀美,双目微垂,神态安详、法相庄严。以自在姿倚靠在大海磐岩之上,净瓶内插有一枝杨柳静静在身旁而立,磐岩下是翻滚的波涛海浪。观音菩萨身姿优雅、舒展大气,让人见而欢喜,法喜充满。

十四世纪佛画
良全绘 如意轮观音图
良全笔
纸本墨画淡彩
尺寸:109.6×44.1 cm
南北朝时代 14世纪
山本达郎氏捐赠 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幅“如意轮观音图”的上部树木取自技法超前的水墨画,尊像部分一般认为是彩色如意轮观音像的水墨画版。观音的衣裙及宝冠、莲花宝座等处施有细腻的金泥图案,却并不夺目,圆光的背后隐约可见的岩石采用淡墨描绘,画面整体围绕观音描述其周围的空间,本图是唯有精通水墨技法的良全方能绘成,作为14世纪的水墨佛画也可谓是极其成功的。画面右下角有“海西人(kaiseijin)良全笔”的金泥落款。

男相白衣观音像
十四世纪明初佛画
灵隐寺主持慧明禅师题
绢本着色
尺寸:115.4 × 56.1 cm
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收藏
这是一幅十分稀有的元末明初以男观音为主尊的白衣观音图;又因为画面左上方有当时杭州灵隐寺主持慧明禅师的题赞而闻名。此画表现的是主尊白衣观音菩萨安详地端坐于普陀山珞珈山海边岩石之上,身侧怪石嶙峋、峰峦叠嶂,身下浪涛翻滚,身后峭壁上方枯藤松柏斜插。在松枝下方,观音菩萨发髻高束,披戴风帽,面相圆润,神态安详、法相庄严。一袭白衣自然垂下,衣纹简洁流畅、高贵典雅。唇下的一缕胡须显示主尊为男观音。

明 佚名
龙王观音图
南京博物院
立轴,绢本设色
164×101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中观音面容慈祥,端坐于仙坛之上,小童侍女恭敬地站于两侧,水面上,一身着盔甲的武士站于祥云之上,水中老龙王面朝观音持笏板相敬,周围竹影婆娑,祥云缭绕,一派仙境。笔触纤细流畅,人物神态刻画精致。

刺绣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
十五世纪 室町时代刺绣佛画
绢本刺绣贴花
尺寸:195 x 79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林观十娘供养 观音菩萨像
立轴
1398年明代佛画
规格:173.4 x 64.1 cm
水墨 设色绢本
美国洛杉矶县立博物馆收藏
这幅明代大型绢画,尺寸硕大,绘制精细至极。以稀有珍贵的植物及矿物颜料绘制而成,并施以金粉,色彩富丽沉稳,烘托出观世音菩萨栩栩如生的神态与神圣的神韵,生意盎然。
此画像为明代福信女林观十娘为保身体平安而出资所绘,此画绘制极其精细讲究,笔触沉着严谨、设色稳重,所绘观音面容端详、庄重传神。头饰华丽宝冠,上有化佛(阿弥陀佛)。菩萨面向丰满端正、宽额、脸型方圆,目为丹凤青莲华眼,呈微睁状,表情静穆祥和,高鼻柔唇,有胡须。配饰璎珞珠宝挂件,身着华丽衣衫,跏趺坐于华丽的莲花宝座之上。
在绘画上,能看出作者沉稳细致的画法及严谨的构图与明代中期的宫廷制度是紧密相连。技法娴熟,线条沉稳有力,佛像尺度谨遵造像量度经所绘,笔触法度严谨,最细微处皆描绘的生动传神。

白衣观音与十六罗汉图
明末清初
直径21.3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这幅精美的佛画是一组画册中的一幅,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珞珈山白衣观音与十六罗汉图》几乎完全一致。
主尊白衣观音菩萨安详地端坐于普陀山珞珈山石窟内,下方浪涛翻滚,有一红衣童子即善财童子正在朝拜观音菩萨。石窟二侧及松树下、石桥上共有十六罗汉围绕。

清 丁观鹏 莲座大士
掛軸 設色絹本
縱124.9cm 橫66.1cm
丁观鹏(1547—1628年尚在),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善画人物,佛像,尤工白描,兼能山水。早年人物画用笔细秀严谨,取法文徵明、仇英,后变化为粗劲苍厚,自成一家。所作题材多为罗汉、观音大士和历史人物故事等。又能作山水,近吴门文氏,偶用米法写山,处处臻妙。并绘制了不少书籍插图,对当时木版刻画艺术具有一定影响。曾为名墨工程君房、方于鲁画墨模。

周邦彰 绘 千手千眼观音像
尺寸:221 x 101.6 cm
观音菩萨发绺披肩、面庞圆润,法相庄严。结跏趺安住于须弥座莲台之上。身着菩萨天衣,饰以璎珞宝珠庄严全身。圆轮背光中对称地画观音菩萨伸出的42只手,其中一双主臂高托坐佛像于头顶、另有一双主臂当胸合掌、还有一双主臂托钵结禅定印。除了三双手作法印,其他各手对称地持各种法器、法物。
观音两侧对称地站着二十八部众中的部分天王、众神,如四大天王、婆菽仙人、吉祥天女、阿修罗王、火神王等。法座下方正中为梵天正在请法的背影。此画人物众多、场面恢宏、是十分精美的明代艺术珍品。

闵贞绘:童子拜观音
规格:66.0 x 51.5 cm
闵贞(1730-1788),清画家。江西南昌人,侨居湖北汉口,字正斋,或呼闵騃子。善书画篆刻。尤工山水、写意人物,笔墨超逸。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观世音菩萨像

狩野芳崖绝命之作——悲母观音图

《悲母观音》很好地使用了佛教绘画和水墨画的描法,同时在颜色感觉和空间把握方面巧妙地采收了西洋画之所长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