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粉红塔的操作说明

标签:
育儿蒙氏教具蒙氏教育蒙特梭利教育 |
分类: 蒙特梭利教具 |
【产品描述】
粉红塔(10个粉红色立方体,边长以1
进口高档实木(榉木),优质环保油漆,良好的表面处理。
白盒包装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
透过视觉,正确地获得对三维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间接目的:
1.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2.积高时精神的抑制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3.学习立方体的概念.
4.教学教育的间接准备(是理解十进法的准备教具)
5.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操作使用】
1.与幼儿一同取来地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3.示范教导幼儿拿取立方体的方法:用右手取,大块的立体需用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抓住塔上方。
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将塔一一取出,散放在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基本操作:序列练习——垂直垒塔
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幼儿:
1.将粉红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垒高:询问幼儿:“比一比,哪一个是最大的?”请幼儿将最大的立方体选出置于面前地毯上。再请幼儿找出剩下立方体中最大的一个,正放(每边所留的间隔相等)在第一个立方体上。如此类推,将塔垒完。
2.垒塔时动作要慢,用目测和比较的方式找出大的。
3.垒完后,引导幼儿感知协调塔形,和幼儿一起用双手从下至上、再从下至下,轻轻抚摸塔身,建立对粉红塔的触觉记忆。
4.鼓励幼儿尝试,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5.请幼儿将粉红塔块一个一个取下,散放在地毯上,再依由大到小的顺序以一边对齐的方式重新垒塔。
6.序列的名称练习:取3个粉红塔块——最两端的2个和中间的1个,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幼儿认知大、小:
|
教师 |
儿童 |
|
第一阶段 |
这是大的、大的 这是小的、小的 |
大的/小的 |
|
第二阶段 |
哪一个是大的?(把大的拿给我把大的放在这里) 哪一个是小的?(把小的拿给我把小的藏起来) |
回答问题。 |
|
第三阶段 |
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
是大的/小的 |
|
|
教师 |
儿童 |
第一阶段 |
这是大的、大的 这是小的、小的 这个比这个大,比这个小 这是它们中间最大的 这是它们中间最小的 |
大/小 比这个大,比这个小 最大/最小 |
第二阶段 |
哪个比这个大?哪个比这个小? (把比这个大的拿过来。把比这个小的放在这里。) 哪一个是最大的? 最小的是哪一个?(把最大的拿给我把最小的藏起来) |
回答问题。 |
第三阶段 |
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
最大的 最小的 比这个大,比这个小 |
8.操作完成后将塔块一个个慢慢取下来。请幼儿用取教具时的方法,从最大的塔块开始,依次放回教具柜原处。
序列的延伸——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粉红塔立方块依次取来散放在地毯上。
2.将粉红塔以一边对齐的方式,竖着垒起来。
3.用最小的立方体沿每层塔的边缘比较,体验等值关系:每一块塔块的边长与最小块边长的结合等于下一层塔块的边长。
4.再将塔以正对齐的方式依从大到小的顺序横着摆出。
5.请幼儿将粉红塔以角对边的方式竖着垒起来。
6.将请幼儿将粉红塔以角对角的方式横着摆出。
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自发性与主动性,鼓励儿童创造性地变化方式排序或与其他孩子协作垒塔;另一方面,这项延伸操作也可作为儿童对基本活动的理解程度的评估与确认。
序列的延伸——戴眼罩练习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眼罩。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粉红塔立方块依次取来散放在毯上。
2.老师戴上眼罩示范进行垂直垒塔的操作(参看“基本操作”部分)。
3.询问幼儿:“能像我一样把塔垒起来吗?”
4.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操作有困难时,老师可用语言提示。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取来一组粉红塔垂直垒好。
2.请幼儿戴上眼罩(或把眼睛闭上),教师从垒好的粉红塔中任意抽出一个立方块,轻轻放在旁边,将粉红塔的其余部分整理好。
3.请幼儿摘下眼罩(或睁开眼睛),找出塔块原来的位置。
4.教师还可以将抽出的塔块藏起,询问:“哪个位置少了一个塔块?”教师将塔块放在幼儿所指的位置后,请幼儿判断归位是否正确。
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依次取来粉红塔立方块散置于室内地板上。
2.在准备好的地毯上进行垂直垒塔的操作(参看“基本操作”部分)。
【温馨提示】
蒙台梭利认为,她的教具是能提供吸引孩子自发注意力的实物,以粉红塔而言,它极易引发孩子的兴趣。“他们一搭好塔,就用手推倒它,欣赏撒在地毯上的粉红方块,然后又开始搭。搭好又推,推了又搭,反复多次。”而在垒塔的过程中,“孩子们练习了跪下,起立等动作。”将肌肉练习作为感觉练习的基础,符合幼儿认识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