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fzhouy
fzhouy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735
  • 关注人气:1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内心批评者不会闭上嘴时要做什么

(2022-08-12 15:02:28)
标签:

it

杂谈

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内心批评者不会闭上嘴时要做什么

撰稿人 Mark Travers

Aug 10, 2022,10:03am EDT

SCIENCE

我写关于心理学的世界

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内心批评者不会闭上嘴时要做什么

不是改变你自己,而是试着改变你对待你自己的方式。 GETTY

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上的一项新研究提出,向你自己展示同情心可能是来应对挫折最适应性的方式。这项研究做出一个这种方法比它的对立面对你自己是不必要的苛刻更有效的强有力例子。

该项目始于当该论文的心理学家和主要作者德雷塞尔大学的克里斯蒂娜·克维尔(Christina Chwyl)开始沉思为什么人们能同时的对他人如此仁慈而对他们自己却残忍的时。

她解释道,“这种观察导致了我的与自我同情的迷恋,这从根本上跟着把我们经常给予亲人的同样的仁慈和关怀扩展到我们自己”。

按照克维尔,自我同情能被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1.     注意当我们处于痛苦之中时(既没有脱离或陷入我们的感受)

2.   意识到体验痛苦或犯错误是人类的部分(而不是被这些体验孤立的)

3.   为我们自己提供仁慈(而不是严厉的自我批评)

克维尔及其同事帕特里西亚陈和贾米尔扎基调查了正在防止人们发展自我同情心的信念。

克维尔解释说,“我们中的许多人在成长中了解我们需要严厉的自我批评来在我们下点燃一个火。我们可能会相信自我同情是自我放纵、懒惰、自私或者会根本上破坏我们的动机”。他们的研究经由问卷测量了这些信念以及它们怎样影响人们的自我同情和应对机制的实践。

结果显示了有过一个自我同情的更积极看法的人不令人惊讶的更可能练习自我同情。这些人也更善于以健康、适应性强的方式应对挫折。

克维尔说,“我们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反响研究已经发现的东西 ------自我同情不仅比严厉的自我批评感觉更好,而且它也效果更好,帮助我们起来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为了解释为什么自我同情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应对困难的情况,克维尔提供以下类比。她要求我们来想象一个孩子在数学考试失败后回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严厉的自我批评的父母可能会惩罚或驱逐孩子,而一个富有同情心的父母可能会验证孩子的感受并试图来支持她。

她说,“从这个例子中是清楚的,哪种方法会导致一个孩子来追求数学长期的,当然,受到批评对待的孩子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更加努力地学习,但他们不太可能被动机来继续追求数学课程,可能会向父母隐瞒未来的成绩,并可能关于他们移动前进的能力感到尴尬”。

同样的前兆,當我們對我们自己是有同情心時,我們給我们自己時間和空間對挫折来理性地反應並以更適應性的方式做出反應。正因为如此,克维尔将自我同情称为一个 “动机的超充电器” ,能帮助我们:

1.     与拖延作斗争

2.   在违法行为后进行补救

3.   并在挫折后更加努力地工作

如果你挣扎于对你自己是同情心的,克维尔会开出一个两步过程来让你回到正轨:

1.      储藏你的关于自我同情的信念。关于你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感到好奇的,并注意任何向你显示出来的,不用判断。晓知是朝向培养更大的自我同情迈出的一大步。

2.    开始练习。自我同情就像一块肌肉一样------我们练习得越多它就越强壮。就像锻炼一样,自我同情对某些人能起初感到困难甚至痛苦的。而且,就像锻炼一样,来刻出时间是困难的,即便益处远远超过不便。

克维尔还建议在一名治疗师的支持下探索自我同情

Christine Chwyl讨论她的新研究的完整采访能被在这里找到你给你自己你给其他人的仁慈吗?

马科特拉维尔斯Mark Travers博士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拥有康奈尔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学位。他是领先...

https://www.forbes.com/sites/traversmark/2022/08/10/a-psychologist-tells-us-what-to-do-when-our-inner-critic-wont-shut-up/?sh=2b7d49802d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