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关村二小事件值得探寻真相吗?

(2016-12-13 08:23:06)
标签:

中关村二小

校园霸凌

分类: 生活育儿杂记

有关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的文字,我最早是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看到的。转发的朋友还特别加了注,说这件事应该不会像罗尔事件一样出现大反转,这才引起了我的注意,难道又会是什么有争议的事件吗?简单看完了那篇母子《生死之交》的文章,阅读的直觉告诉我,这里面的感觉不对,是在闹情绪,搞窦娥冤。于是我选择了先不发言,等等看吧。这不,不同的声音立即出现了。

中关村二小事件值得探寻真相吗?
  于是吃瓜群众们感慨了,这年头,谁们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发声,可是真相却成了稀缺品,找不到了。可是知道吗,真相稀缺的关键原因,就是这个探寻真相的态度和做法。在人们可以如此多渠道发声的今天,难道还指望每件事都有一个皇上御批的、或是青天大老爷亲定的、黑白分明的真相吗?

其实,在众多的发声渠道面前,我们最要保护的,就是每一个人发声的权力!不同的声音发出来了,读者才能通过自己的综合判断,得出个人自己的结论来。如果非要把某一边“不真相”的声音群殴致死,吃瓜群众只能是离真相越来越远。更不用说了,网络上的群众舆论为了追求这个“真相”,使用的群殴、扒坟、吊打这些行为,本身就是网络霸凌。感谢网络的传播力,也感谢这些一篇篇勇敢表达自己的文章,大众舆论对不同声音的容忍度今后会越来越高的,而事情的真相们也就不会再如此扑朔迷离了。

对于罗尔事件,我做出的个人解读是这样的,孩子生病加上一篇好文章,于是我决定要捐款。至于人家是否在行骗或是要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公布出这样的决定,在有读者叫好的同时,却还在“唰唰”地掉粉,甚至于有好心的群友来提醒我粉这个事儿。可是大家追求的不就是真心真相嘛,我这样想的,当然要这样说了。粉嘛,怎么办呢……

中关村二小这篇文章不同,从文章的叙述里,看不清事情的原貌,特别是对于校园霸凌这样中国教育应该立即严肃面对的大事本身,予以了扭曲,这是要让吃瓜群众将来吃亏的。这一篇窦娥冤的关键,在于文中的儿子在学校卫生间被同学扣了带有不洁之物的字纸篓。事件如果是孤立的,就算是霸凌,也不如那些长年存在的霸凌事件那么难处理,有可能就能孤立地处理完毕。至于孩子得到的医生鉴定,那些精神上的不健康问题,自然不可能从一次事件中形成,如果鉴定可信,那么一定还有背后的故事存在。说到底,这样的冲突发生了,故事一定是双方面的,一定要给对方一个为自己辩护的机会。《生死》一文一上来就把对方和学校往死里讨伐,如同在击鼓鸣冤,这个风格我不喜欢,这也是我采取前期不予关注的态度的根本原因。

双方摆出了各自的故事,自然没有必要、也不值得去评判对错。不过,把各方包括学校声明里的零碎信息加在一起,结合美国学校关于霸凌的知识普及教育,倒是这样一些有关霸凌的基本知识,不应该被扭曲。我们身为父母、祖父母和未来父母的吃瓜群众应该引起注意,这是孩子很可能会碰到的情况:

1.  在美国,96%的霸凌行为成年人不知道。

2.  霸凌在每一个年龄段都可能有,青春期13-14岁间最严重。

3.  霸凌是一种重复行为,有可能持续几周甚至几年。

4.  不要只看拳头,言语上的霸凌同样可以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伤害。

5.  挥拳头或喷吐沫的霸凌已经过时了,现在最主要的霸凌手段是网络,而且高智商的“好学生”欺负人的比例越来越高。

中关村二小事件值得探寻真相吗?(学校午餐时不带某一个孩子,让TA一个人坐着,也是一种校园霸凌,受害者的心灵很受伤害。洛杉矶一名16岁中学生发明了一个手机APP,邀请其他同学一起吃午餐,被美国学校广泛应用,成为了一种反霸凌的利器。)

所以,孩子在学校是否有麻烦,大人是要长期观察的。对于青春期年龄的孩子来说,向大人承认自己被同龄人排斥和欺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二小的事件中孩子年龄还小,或许大人还能一直知道学校发生了什么。孩子再大,就要特别小心了,因为有什么他们也不会轻易告诉大人了。如果我们留意一下网络上流传的殴打同学的极端霸凌行为,往往多在初中的年龄段,而且受害人往往都是长年受欺负、但是从来不敢跟大人说的。

国人总是不遗余力地要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好学校”,可是对于好学校的评估,自然只是考试成绩。有没有想到过呢,我在美国所处的加州杰出学区,其唯一的一所初中,远近闻名的却是替学生做心理辅导的心理顾问。这位刚刚退休的顾问专门布置了一个展览室,里面都是他帮助过的学生自己写的或画的故事,受到过什么样的霸凌、怎样应对和摆脱这些霸凌。很多人从美国很远地方专程跑来参观这间展览室、来向这名顾问取经。还有一些碰到麻烦的学生及家庭,也会排除种种困难,申请转校过来以希望能够在这名顾问的辅导下更健康地成长。网上有评论说:二小事件的当事孩子要被迫转校了,可是哪个学校会要他呢?有没有想过,能够接纳他、帮助他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

二小发布了一个官方声明,表示网上文章公布的情况不符合事实,呼吁教育的事情应该留在学校解决。这则声明怕是目前中国教育现状最准确、最无奈、而又最痛苦的写照了。出来辟谣说他人的信息不准确,可是自己的声明里一点信息都没有,全是言不由衷的空话、套话。如果官方能够披露可信的准确信息,吃瓜群众们追寻“真相”的热情也就不会有那么高了。至于说教育的事情留在学校解决,简直就是一副官腔嘴脸。任何事情的解决都应该有其客观的渠道,如果就放在官官相卫的本系统内来解决,能把事情做好吗?

我始终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了“赛先生”。就校园霸凌这件极其棘手的事情,让中关村二小也好、或是其他学校也好,怎么去解决嘛!?只能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实在不行再找几个替罪羊。那96%没有浮出水面的案例,只能是继续恶化。学校本身没有能够解决问题的科学手段和资源。

对比看一下美国的学校,每个学校除了学校的护士以外,还要配心理顾问,顾问之外,还有心理学家。在学校人数规模不够的情况下,这些人员的配备可以跟特殊教育部门打伙、或者是几所学校打伙,共同雇用一名。这些职业选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很多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的麻烦,往往是去找他们说的。在碰到疑似霸凌行为的时候,他们可以去做分析判断,怎样防范、怎样打破霸凌的恶性循环。在他们认为超过自己力量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会推荐寻求校方行政的帮助和支持,还有寻求校外的心理治疗服务、甚至于警察的介入的可能。所以在美国学校面对霸凌的事情,有一整套的游戏规则和专业选手,就不是以空话或是和稀泥的方式去解决了。

就算是有游戏规则和专业选手,校园霸凌在美国还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事情。这里就有了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学校本身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于极端的案件,每每会听到起诉学校的,当然实际起诉的对象是学区 —— 负责管理教育的、大致跟市郡政府平级的一级行政机构。起诉的金额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美金。有这样一层责任存在,学校在面对霸凌的问题上,会特别的小心翼翼,尽可能尽自己全力的。

中关村二小事件值得探寻真相吗?

  (俄亥俄州一名13岁幼时领养自中国的女生因为不堪霸凌自杀,事件引起大规模抗议和起诉。)

要想起诉学区并不容易,需要有孩子长年受到霸凌、或是受到严重身心伤害的证据。霸凌证据之外,还要能够证明学校失职。如果学校按照游戏规则尽职了,并不能告倒他们。所以面对霸凌,如果父母认为学校不作为、或是认为没有得到学校的有效支持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呢?

第一是到处去说、去谈。顺着学校的管理系统,从老师开始去约谈,去呼吁,一直可以到校长或更上级的管理单位,同时可以通过学校约见对方学生和父母。霸凌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去孤立被欺负的孩子、不让他们告诉别人。这时候,更多的人知道了,欺负人的孩子往往会有所收敛。

第二是做记录,把发生的事情予以详细记录,包括跟学校的交涉过程。有详细记录在了,吃瓜群众想要的真相就会容易一些了,学校和相关的行政管理单位自然也就不好推脱了。

第三还就是上社交媒体需求帮助。社交媒体传播速度很快,往往会让事情迅速引起重视,同时还会有过来人给出具体意见的指导。

以上几个做法,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在背后,就是不要去攻击对方的孩子或父母、不要试图去损坏学校或学校工作人员的形象。这一类的做法对于自己的孩子一点帮助都没有,其中的道理也不难懂的。

社交媒体上出现的热点和大事,永远都会有它的两个方面,而且不一定有绝对的对错。我们每个人真正能做到的,是尊重和鼓励他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用自己的判断来管好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声音发出的多了,相应的游戏规则和专业选手能够产生,才有可能推动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王青博士工作室微信号:Dr-WangQing

 

王青博士: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TESL)硕士、应用语言学博士,少儿英语专著《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作者,新浪、搜狐百万教育名博。

 

工作室QQ群号:457855073

 


http://mmbiz.qpic.cn/mmbiz/voozVbGMWfXib61zyhVyiaylys8Deibmn5nZj4dMJddApDbMbwwXOqH8GMsvn1iaRrCsIjGTMt7lbjOdicJBO5EXeE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