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青博士
王青博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02
  • 关注人气:5,3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游客在洛杉矶机场到底打人没

(2016-08-03 09:47:11)
标签:

掌掴女店员

中国女游客打人

洛杉矶机场免税店

分类: 我所看到的美国

一位搭乘上海东方航空728日凌晨1点起飞航班的中国女游客梁琦在洛杉矶机场的免税店动手掌掴女店员,导致被美国警察拷走,整个航班延误一个多小时,直至明确知道她不能马上回来乘机了才起飞。这个事件报道出来后,自然是一片哗然,什么中国游客的素质美国法律的严格,立即就成了高频词。最有力度的一个说法,就是梁琦可能会被以攻击罪起诉,一旦罪名成立,恐怕永远不能进入美国了。

从人家没素质一直延伸到永远不能进入美国的惩罚,不知道网民们是一种什么心态。我正好有自己主办的亲子夏令营在美国活动,立即就在群里转发了相关报道。我对于中国游客的“素质”讨论没有兴趣,更不可能去联想自己客户的“素质”。可是这个事件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在美国法律很严,任何对人动手的事情,哪怕就是一个手指头,都是不能容忍的,这一点出门在外的中国人可是得特别小心的。

突然,网上的信息又出现了“大反转”,某个大号使用目击者的爆料说,梁琦没有打人,而且是店员有偷梁琦信用卡的嫌疑。这个大号文章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梁琦很快被释放而且搭乘东航30日凌晨的航班回国了,如果她的确打人了,严苛的美国法律能放她自由吗?这一下,网上的舆论也出现“大反转”,诸如国外对国人的歧视和攻击喽、从澳洲欧洲到美洲专门针对中国游客偷信用卡喽,所有这些故事又在满天飞了。

好多朋友来问我,事件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中国女游客到底打人了没有? 我不在现场,又不是本案的经办人员,甚至连去做第一手采访的资质都没有,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不过呢,从已经报道出来的信息来看,这个案件似乎是很明朗的,作为一个和大家一样的普通读者,我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逻辑,清晰地分析出事件的原委来。

事件没有引起当地主流英文媒体的关注,只有最初的关于机场有人打人、被警察带走导致航班延误这样的简单报道。正是因为英文媒体没有仔细报道,才给后来中文报道的不同版本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女游客在洛杉矶机场到底打人没

从早期的中文报道来看,梁琦动手打人,被其他店员制服并报警,警察赶到后用手铐把她铐走了。她被带上手铐的照片被广为流传,应该没有质疑的。她如果没有打人行为,警察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她铐走,那警察要做的解释可太多了。眼下美国警察的日子不好过,随便有个执法中过度使用武力的案子,特别是涉及少数族裔的,都会引发大规模抗议游行,前不久在达拉斯还出现了对这个问题不满而专门射杀警察的暴恐案件。而眼下梁琦这个案子还多了一个细节,就是店员制服失控的梁琦,这叫做“公民逮捕”,属于好公民协助警察办案。如果梁琦没有攻击行为,那这样限制他人自由的行为,自身就成了攻击罪。到目前,关于机场免税店不顾员工利益、只顾保护自己形象不愿得罪顾客的报道不少,可是从来没有半个字提到制服梁琦的员工们有麻烦,可见梁琦当时的行为,是麻烦大到足以让旁人来制服、让警察铐走的。

之后的华文报道,主要集中在731日针对此案的承办律师邓洪的采访。这个邓洪大律师,算是赶上时代的好时候了。过去的华人律师,主要的业务内容是替不懂英文的华人经办一些移民、伤害、福利申请之类的案子,这些案子只能是一例一例办,不可能一夜成名就为天下皆知的大律师。还记得前不久的小留凌虐同学可能会判终身监禁的案子吗?这位邓大律师,正是此案的主辩律师,顿时天下成名,开始走上美国社会的主流舞台了。这一次又顺理成章地接下了梁琦案。

面对媒体采访,邓大律师表示,梁琦打人属于一时冲动,已经后悔并且道歉了。他们已经在调当时的监控录像了,这个过程可能要几天甚至一个月。梁琦的案子开庭时间定在8月。好了,正式的采访,律师的身份,说得多明白,打人了!

那么后来出来爆料说没有打人的目击者是怎么回事呢?我姑且说这个人过于天真、对美国或者就是对人类社会的生存模式一无所知吧。爆料有两个焦点,一个是店员可能要偷信用卡,一个是梁琦只是在店员头上拍了一下。或许这位天真的目击者,以为店员“偷”东西就是不对的,拍一下不重也不是大事。可是偏偏这两点,如果作为证人录口供的话,其实只能是在证明梁琦打人了。有没有偷信用卡,这个举证本身就很难,作为目击者更不应该去下结论。而在头上拍一下,这就已经是动手的明确证据了。

更大的问题在发布这条爆料的平台,不知道是什么心态,就是赚眼球吗?没有核实的消息就这样去渲染,似乎也过于轻薄、也太显出自己的无知了吧。以梁琦已经被释放离境为据,以幸灾乐祸的口气说,如果有错,美国警察能放过她吗?知道还有一种东西叫法律吗?一个人有没有罪,可不能由警察来说,是法院的事情。所以警察该做什么做完了,是无权继续羁押当事人的,要由法官设定取保候审的事宜,定下下次过堂的时间。这就是邓大律师提到的8月开庭的由来了。

好多国人对于疑罪从无和取保候审的概念不熟悉,总是以为人被警察铐走了就是有罪、从警察局出来了就是无罪。之前有小留酒后驾驶造成人命的案子,当时法官认定情节严重,定了比一般谋杀罪还高的2百万美金的保释金,结果国内的家长过来当场就付了,于是国内报道一片声说,在美国有钱就可以不坐牢。其实这个保释金只是押金,确保你到时按时出庭的。一般人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往往要跟保释金公司去借,按时出庭后保释金还回公司,他们收取10%的手续费。如果不按时出庭,保释金没收,警察还要继续通缉你。而做保释金这样凶险生意的公司更不是善主,天涯海角也会把你挖出来的。所以取保候审跟有罪无罪毫无关系。

最后再来看看关于盗窃信用卡的说法。这几乎是没有使用过信用卡大额消费的人的臆想。盗用信用卡,干嘛要冒死偷那张塑料的卡片呢?那绝对不是盗用信用卡犯罪团伙的水平。店员真要是跟团伙有关系,这么购物接近400美金顾客的信用卡信息,估计早就被盗了。我个人的美国信用卡一共被盗用过3次,3次都是卡没有离身的情况。其次,就算是卡片不在身边了,立即打电话挂失也就锁死了,不会有太大损失。再次,如果出现过于大额的刷卡,信用卡公司会有电话核对或者干脆限制的手段,我们这一次在美国夏令营的爸妈也有碰到商家要求出示证件的。要是在短时间突然出现多笔大额消费,至少美国发的卡会立即被电脑锁死的。最后一条,渲染盗卡一说的人,是纯中国式的思维,或许不知道,美国的卡有免责条款,被盗用的款项归银行或信用卡公司消化,不转嫁给持卡人。我个人碰到的几次,都是银行把清单寄过来,我打钩说那一笔不是我消费的,然后在最后的一段誓词下面签字,表示我没有说谎,就解决了。追讨损失,是银行跟警察的责任,他们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所以面对强大的银行反盗窃部门和警察的追讨、而不是被盗持卡人的无奈,一名普通店员去偷一张塑料卡片的概率,太小太小。

谣言止于智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