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高考改革破冰后的英语启蒙

标签:
英语高考改革取消小学英语课英语早教高考改革后的儿童英语学会英语需要多少年 |
分类: 国人学英语 |
(这是我去年年底在国内路过的一个新建社区的刚刚开始入伙装修的商业中心,第一批挂出来的三家商户招牌里有两家是早教中心,还有一家是餐饮。早教如此疯狂的扩张其实就是物极必反即将来临的征兆。现在国家教改已经从英语高考开始破冰了,那些以英语为核心的早教机构一定要跟着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把英语教学纳入到帮助孩子尽快把英语学到能够实际使用的程度这个轨道上来。不能实际使用的外语永远会是学习者挥之不去的痛。)
英语高考改革拉开了大幕,而且气势不小,大动作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看来还会有其他的考试和课程设置的政策出台,目前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我在今年三月二十一日的一篇新浪博文《中国不能不考英语吗?》里就明确指出了虽然中国的英语教育倍受诟病,但是“不学外语这个做法不明智,改变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大面积取消完全是目前中国人生命里的障碍的各类外语考试,却是一个比较容易的切入点,完全会是提高国人外语水平和幸福指数的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很显然,考试改革是目前英语教育改革和今后的整体教改最有效的切入点。
高考改革了,中国英语教育的问题就解决了吗?不会,肯定不会!穿新鞋走老路,哪怕是惯性行为,也是不可避免的。看看现在的四六级考试,可以多次去考,可是证书依然跟毕业或是就业形成捆绑。高考、中考的英语“社会化”即使降低分数权重和增加可考次数,跟升学的分数捆绑依然存在,只能成为广大学子们更无聊、更无尽的负担。现在的一线学校已经在考虑“教考分离”,但是代表性的理解却是首先要去减少一线教师,因为英语的分数权重降低了。从学科设置或是更宏观的教育层面来看,“政考分离”才是问题的核心。一个考试大棒能够把十三亿人指挥得团团转,核心的力量是来自挥舞大棒的人。只有到了将来,类似高考考不考、怎么考、听说读写各占多少比例都不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通知”下来,行政管理的力量用于对考试机构的招标选择和第三方监督,承办考试的机构才能真正正视科学,教育环节里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教育公平的问题才会有实质性的转机。
理想化的变革,那是后话。就目前气势如虹的破冰改革来说,它的信号性的价值不容无视。高考英语从1983年满分计算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如此大力度的改变可以说是中国的最高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这三十年英语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公开承认,这是一个充满勇气的举动,也必然是一个痛定思痛的结果。那么现在正在拼命投入英语早教的人们,是不是也应该拿出一点勇气来,认真审视一下目前弄得全国风风火火的“英语启蒙”呢?
现在的全民英语早教最大的特点就是盲目,反正是别人都在学自己家的孩子就不能落下。这样盲目的“争先恐后”就把开始英语的年龄越推越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问青红皂白地跟风学习,怎么谈得上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估呢?不做这样的评估,就无从界定学习效果,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和生命都不知道。既然高考都可以自我审视、调整方向,在家庭层面实施孩子早教的父母们就更应该重新审视孩子的学习目标,进而追求最高投入产出比的学习。
孩子的英语过于注重将来的考试,就会遗忘了外语学习的实用层面。去拼考试成绩,反复地机械操练效果就很明显。可是要真正提高第二语言水平,操练的效果很有限,因为语言不是一个反复操练形成的习惯,而是规则控制下的创造性行为。如果高考成绩都可以改革淡化,我们做爸妈的就更应该淡化对孩子成绩的追求,远离拼命加量死学死练的做法。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实用,同时也只有在使用中学习外语也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我们用了三十年来完成对英语高考的反思,承认了学校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这样的一步后撤,是希望给英语教学回归实用性让出空间,进而能够提高全中国的英语教育水平。要能够意识到过度英语早教的效果不佳恐怕也需要好几代人的时间,可是这几代人的代价会是很沉重的。英语早教也应该借着现在高考改革的东风重新审视一下,后撤一步,给理性和科学让出空间。设目标,讲实用,重科学,以最高的投入产出比把英语学到真正能够实际使用的水平。
作为一个到今天学了三十多年英语、从事第二语言科研教学行政和相关工作二十多年、手握领域内最高学术学位的专业人士,我是多么希望在看得到的将来能够听到同胞们普遍在说“原来外语学到能用要不了多少年呀”!
(注:本文作者获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SL)硕士学位、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