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讲座提到的两本教科书

标签:
沪江网络学习最好的英语教学法ucla英语教科书英语语法学英语为什么学语法 |
分类: 国人学英语 |
第一本,“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是关于教学法的,从标题就可以看出绝对的专业对口了。主编是Celce-Mrucia,我论文的联合主席之一,组织了当时业内在不同教学领域深有造诣的学者的30多篇文章,十分精彩,每一位英语从教人员都应该认真地读几遍。我在《美国顶尖学校的文科博士是怎样炼成的?》里提到在美国苦读时看的第一本书就是这一本,当时的阅读速度只有每小时15页,虽然是兴趣很强烈,要对付这样一本5百多页的书也不是好玩儿的。
我手上是这本书的第二版,1991年出版。虽然时间有些久了,但是教学法的发展和沉淀也要有个时间周期。新的方法会产生,但是未必站得住,有点甚至可能很快就淘汰的没有影子了。所以本书论述的都是经典,其后的新方法可以留意,但更要注意批判吸收。
第二本是“The Grammar Book”。能够在书名上加“The”,就多少有暗示这是唯一的一本书的效果。昨天讲座里提到最好的方法“The Method”,这个定冠词在这里念/ði/,就有听众做了注解在元音前的念法不同(其实中国人的英语功底很深,就是少了交际,包括像阅读怎样的书面交际)。其实在实际使用中,强调时也这么念,在英语国家生活过的人一定经常听到。我们在UCLA提到这本书时都故意这么念,把它说成了唯一一本。其实教科和教学法书也是一样的,没有最好的。
这本语法书在业界使用很广泛,美、加许多ESL老师都学习过,语法书本身也没有什么时效性。但是,我劝中国读者绝对要慎用,我们对于语法的概念不一样。中国的理解是规定性语法,相当于用一条一条的语法做成套子去套学生的语言,然后给个结论是“对”还是“不对”,直到把学生套死为止。美国的理解是交际性语法,孩子学习母语时并不会把语法抽出来学,到了一定年龄学习有系统规则的语法是为了更有效率地使用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到了第二语言学习中,问题的焦点就到了学习者母语语法的正、负迁移对第二语言的影响方面,怎样从对比语言学角度解释系统的负迁移(干扰),怎样又能从系统的角度利用正迁移,让学习者能够系统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这是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的焦点。(因为母语系统的存在,也使得年龄大的学习者在速度上占尽优势。)因为不是规定性的语法,所以有些地方没有对错,靠母语者投票决定(比如Tommy’s legs、the legs of the table和the tabel’s legs这样的表达,中国会说后者是错的,而我学习时他们英语母语者当场投票,结果大致接近五五开,我们要给学生解释母语为美语的人有一半就是这样说的,学生说哪一种都行,美语母语者能听懂。学习语法是为了更有效的交际,而不是去计较对错。从这样的背景出发,国内的读者如果不是专业的功底特别深,最好不要碰这本六百多页的大部头,隔着整整一道体系呢。不然就会像讲座时一条评论说的,中老年奶粉是好东西,可是如果给婴幼儿吃,可能就会拉肚子。
两本书的细节包括ISBN号码都在这里了,请各位沪友互相转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