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就快要过完了,周围全是准备开学,“back to school”的声音。儿子Tommy的学区是三学期制的,要到九月初才开学,还有三个星期的好日子可以过,可是好多两学期制的学校八月十几号就要开学了,学生家里相应的准备应该都做完了,就等着下周去学校了。
因为Tommy已经在同一个学校上了一年的学前班,对学校情况很熟悉,说是上一年级要准备好多事情,可似乎也没有什么具体事情好下手的。按照我带孩子的观点,给他补课或是提前准备一年级的功课那是绝对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学校的注册手续嘛,要填的表网上交上去了,验证居住资格(用以确认是否属于本学区的人口)、交其他表格、交午餐费、领分班卡这些手续,学校会在八月底的某一天统一办理,现在也使不上劲儿。倒是有一件事儿,昨天星期天带着儿子去超市办了。就是按照学校开出的清单,买回了一大堆新学年的学习用品。

美国的学校也挺有意思,去年临放假前对于新学年的注册手续怎么做没一点具体安排,只是通知了哪个日期做什么然后相应的材料都是寄到家里来的。Tommy有一个全加州统一的英语学习者的考试,我亲自去问考试日期,当时竟然没有排出来,后来是在七月下旬电话通知我们去考的。倒是新学年要买的文具用品有一个清单在上学期的最后一周由孩子从学校带回来了。

清单列的很详细,什么牌子的东西多少数量、包括彩笔是否是能擦得掉的和胶水是否溶于水这些具体要求都有。这份清单每个年级的要求略有不同,我看到过别的学校的清单,有的把各个年级的要求分别都在一页纸上列出来。有这样一份清单,至少说明美国公立学校在遵循一个非常严格的教育系统,每个年级要做什么事情需要准备什么用品都是事先计划好的。同时,美国学校的负责精神也在此体现出来了,做父母的只要拿着清单带着孩子去买东西就行了,剩下的事情归学校。不象我感觉中的中国父母,对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信不过,恨不得把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应该做的孩子教育上的事情全包了。

(我看到的大多数顾客都是拿着清单在认真对照着买东西。)
美国的商家也很配合,各种广告和促销更是铺天盖地。这一段时间美国没有什么大节日,这个back to school就是最大的销售亮点。我在国内做出口的时候,春季的广交会以后,跟孩子有关的玩具、拖鞋这些东西就会有一个出货的高峰期,到了暑假刚开始,美国超市里的货架上就都摆满了。商场里还专门辟出老大一块地方专门卖这些东西,而且把一些学校清单里会列到而一般不属于文具用品的东西,比如婴儿用的湿巾(课堂上擦手上的胶、色彩用)、能封口的密实袋(课堂上装小卡片小东西用)、还有打印纸等,在这个区域也全都有,十分周到。


(这样的密实袋本应该是在厨房用品部卖的。)
这张详细的清单早早地发下来还泄露了一条天机,就是美国现在穷啊。清单同时也是学校希望各家给班上捐的物品清单,而且“捐”这个词在单子上反复出现。有的学校这个清单还和一个广告一起发下来,如果跟广告上的公司买,他们会把收入的一个百分比捐给学校。我知道在去学校注册分班那天,孩子的带班老师还会给一个清单,那就完全是老师恳请大家捐款捐物的清单了。儿子上了一年的学前班,已经习惯了走进教室或者图书馆就有铅笔彩笔可以拿起来用,就有胶水剪刀可以做手工这样的环境,连这次的暑期班都是这样(另外收五块十块的费用)。现在这些东西全靠各家捐了,也不知道政府的经费还管多少。维持这么高质量的学校教学,又得不到足够的经费,真够可怜的。美国富得流油的时候我没赶上,不知道里根时代小学生家里是否也要给公立学校捐文具用品。
再穷得可怜,富裕的影子还是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学校用品清单其实开得挺浪费的。比如所有的东西都指定品牌,估计是一些质量和安全都可靠一些的大品牌,免得拿到学校去出问题。比如下面这盒品牌的铅笔,12只装,价钱是旁边那盒24只装的一倍。24只的也是超市(Target,华尔街上市公司)的自有品牌,我实在看不出会有什么问题。我就按学校要求买了牌子的捐给学校,我们自己用实惠的就足矣了。

同样,孩子用的胶水要10只以上,有一只二只包装的,用完再买不行吗?我是买了一个12只装的给学校,自己家用少一点的就行了。还有象剪刀订书机之类的开在一个小学高年级的清单上,这些耐用的物品也要每年买新的吗?原来那些旧的去哪里?看来“新三年旧三年”这种概念在美国这块土地上就没有产生过。

儿子妈妈说的一个道理也对,新开学不论是班上还是孩子自己总不能用旧的东西吧,新学年新气象。想想就是我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开学也要添置一些新东西的,小孩子们都挺向往开学那一刻的。不过,美国可不能再穷下去了,光靠一家一户这么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肯定要走下坡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