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这篇博文,今天特地把宝贝儿子Tommy揪住量了一下身高,六岁七个月零几天,1.35米。我们已经习惯了他比同龄的孩子高一个头这种情况了。

(这是4-5岁组的小小篮球,刚开赛Tommy就满六岁了,排起队来照相整个成了个助理教练)

(学校同学早上等着进教室,Tommy在班上年龄最大,不过大家都是同岁的)
Tommy在中国生下来时是51公分,3.9公斤,算个大宝宝。不过据说人类的新生儿的身长都在48-52公分之间,姚明叶莉的孩子也不例外。可到了两岁左右就开始显个儿了,总是比同龄人要高一些。当时我们想,可能到了美国就不显了,是个平均身高。结果两岁零一个月时第一次到美国玩儿,发现他在美国也是很高的。在一个多月的旅行中,只碰到有一个年龄相差几天的白种女孩儿跟他几乎一样高,女孩儿的父母也是一再说他们的孩子比平均高。
中国文化里,也不知是出于哪个吃不饱肚子的年代,把个身高看得很重。现在流行的“高帅富”之说,区区几公分的身长居然能和“帅”和“富”去相提并论。反正在中国,高肯定是不吃亏的。唯一的麻烦,就是公园呀火车呀这些1米1或1米2的购票标准很快就到达了,孩子糊里糊涂什么都还不明白就要买票了。
到了美国,人们对身高看得就没有那么重了,很多地方儿童购票的标准还有餐厅儿童餐的收费标准都是按年龄算的。Tommy这么大的个子,报出年龄从来没有人多问一句,既不去考虑是否隐瞒年龄了,也不来探讨他的个子为什么那么高。
个儿高不被夸奖了不说,吃亏的地方还到处都是。前个星期我们参加的搭帐篷做城市牛仔的活动,玩游戏,垒球打中目标那个坐着的老兄会掉到水里去。就因为儿子个子高,投球要让他往线后头退。冤枉,本身就还是个幼儿园年龄,远了哪里还能打得中目标呢。

这个星期一的英语考试,他是“幼升小”的年级,是去考试的学生里最低的一个年级。因为个子高了,老师拿他当大孩子,一脸的严肃,弄得他也增加了几分紧张。直到考完了我去接他时,他缠着老师问他答错了几道题,两个老师大概才意识到他的幼稚,在那里笑了。其实从我的专业知识还知道,考试有口语部分,是靠考官主观评分的。不管考官受过多么严格的培训,看到孩子个大期望值就会高些,评分上儿子也会吃一点亏的。

其实这些吃亏的地方都来自同一个背景原因,就是美国的孩子很独立,大人对他们很平等,不论是语言沟通还是内心地位都是平起平坐的。一般不认识Tommy的人只看个子不知道年龄,很容易对他产生高过他年龄的期望值,结果孩子的表现会令他们失望。这一条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里健康。非常感谢Tommy带班的老师跟我点破这一点,因为她自己也有个大个儿的孩子,不然我还不会意识到。

(Tommy学校的读书活动,这间教室的主题是太平洋岛屿,志愿者也穿上了夏威夷草裙。一本书读完,要启发一下孩子们问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谁在海边捡到过东西,儿子奋力举手。一看儿子那么大个儿,就让他发言了。结果这个学前班的大Baby,回答是“我忘了捡到什么了”。)
内心里,我最希望儿子的身高是个平均水平,不显山不露水省掉多少麻烦。现在既然已经显山露水了,再加上这个难以撼动的体重,那就干脆比着奥尼尔长吧,如果只长到个林书豪的水平,恐怕就很难象人家那样凭着技术和天分打天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