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这点事,也不知怎么地一下子就搞得沸沸扬扬的了。本来也不想参与这个事的讨论,结果还越来越热闹,不妨也来凑个热闹亮亮我的观点。
孔子学院花了多少钱,国家给那些所谓“志愿者”派了多少生活费,各类文章都有详细地说明。国家汉办已经是一个不知起什么作用的官僚机构了,再派生出一个在海外烧中国人自己的钱的下属分支,这不是折腾中国人自己又是什么。看看中国自己国内的教育,多么需要更多的经费和人力来改善呀。
再看这个所谓的“汉语热”是怎么出来的。一名博友问我美国哪一门外语教得最多,我是这样回答的:“凭记忆回答(没有认真去查最权威的资料):西、法、德为美国教得最多的外语,称为普遍教学语言。其中法语过去一直被理解为‘优雅’语言,多年来为最普遍学习的语言。西班牙语近二十年来超过法语为第一,不但因为美国有大量使用西班牙语的人群,也因为其语言结构上的‘优雅’可能还超过法语。其他外语称为非普遍教学语言(Un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只占10%左右比例。这10%里,传统上日语和俄语又占去90%。汉语所占的比例就可以想象了。但是因为它所占比例极小,学习人数稍微增加一点,就可能是翻倍或更多,这是所谓‘汉语热’报道依据的数据”。我因为天天都在外语教学这个圈子里打转转,这些数据很熟悉,当然没有具体查过,不能代表最准确的权威数据,可是说明问题足够了。而就在这些学汉语的群体里,华人子弟又占了大多数,他们专门有一个术语,叫做Heritage
Language
Learner(硬译:有祖先传承的语言学习者)。我二十年前刚来美国的时候,还有一些中文专业的美国本土研究生可以做中文助教,现在他们已经越来越难了,因为这些华人子弟多半都有从小说汉语的背景,教不了他们了。
就这么百分之不到几的人学汉语,多半还是华人寻根,还要渲染出一个“汉语热”,然后以此为借口在海外烧钱,这不又是折腾自己吗!
推广汉语就推广汉语,叫汉语学院不行吗?叫中国文化学院不行吗?非要叫个“孔子学院”。孔子是很伟大,可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都了解他。美国是个历史很短而时代创新精神很强的国家,我的博文《中国人的历史感》里提到,当今社会科学的第一人,美国麻省理工的乔姆斯基1957年的转换生成语法在美国语言学界已经被当成了“古代历史”,现在的语言学教授都不去学了。那么你弄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出来,他们能弄得懂吗?孔子这个词在英语的理解里,又多少沾上一点什么主义的意思,这不立刻引起别人的警觉和反感吗?这又是那些官僚主义作风的人在折腾中国人自己。
孔子学院在美国遭遇阻力,也不是一天的事情了,国内多半不知道而已。美国经济不景气,教育经费一再削减,被减掉的先是保安、护士、清洁这些职工,然后就是外语这些不受重视的课程。我儿子学区明年就没有钱开体育课了,正在发动我们捐款。那么如果有人说我们出钱派人给你开外语课,很多学区当然求之不得。去年前年在洛杉矶的哈岗学区,为是否设立孔子学院的事就引起了激烈的辩论,掀起了不小的风波。问题就出在“孔子”这个用词上,结果听证会上很多老年人出来表示强烈反对,学区方面要反复解释教材教案都经过审查、只是针对汉语语言的教学。投票结果是通过设立,因为家里有孩子的中产阶级要占大多数,他们需要外语课呀。如果我们不了解有所有这些问题一直存在,认为是突然的阻击,当然会惊讶。其实这就是源自于不好好报道事实,就是国人自己折腾自己!
再说技术手段。美国是个法治国家,一切动作要有法律依据。好多年前有一部汤姆克鲁斯的电影,他演一个刚出道的律师(检察官),起诉对方有诈骗这类的罪名,但是找不到足够证据,难以定罪。最后他们找到一个技术上的突破口,被诉方通过联邦邮件寄出了一些有不实信息的材料,这叫滥用联邦邮政,是一个联邦级别的罪名,这样把对方定罪送进了监狱,达到了目的。对于孔子学院有意见的人,也必须寻找这么一个技术手段,合法有效地来达到目的。纯粹是技术,国人没有必要渲染,过度渲染又是在折腾自己。
美国缺钱呀,这么多的汉语课一停那还了得。受影响的方面出面寻求解决方案也是必然。美国的政体有平衡和制约的机制,出现偏差可以立即调整。改为J-1留在美国国内调整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必去猜测分析,不用去折腾自己。
整个事情的沸沸扬扬,让我想起小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叫做“没有进过大人洗澡堂”。话是操了点儿,不过我觉得说这个事儿挺合适。汉语到底有多热、汉办派出来的人到底在干什么、孔子学院是否吃香、美国法律上有什么样的手段能用,这些就都象在大人洗澡堂里的东西,根本还没搞清楚,就把个事情渲染起来了。
快别折腾自己了!孔子学院烧了每个纳税人多少钱,有没有一个机制去制约这样“替”每个纳税人去乱烧钱的行为,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