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青博士
王青博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862
  • 关注人气:5,3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美女说话我为什么要背顶着墙

(2012-05-20 15:47:35)
标签:

英国人

西班牙美女

意大利人

社会语言学

esl

说话的距离

杂谈

    记录儿子学校生活的博文《中国孩子到美国后最大的障碍》,是基于他跟别的孩子距离太近,碰别人或者别人的东西进而引起麻烦这样的观察。本意倒并没有想去说人和人说话时应该保持的距离,不过这个话题被自然地带出来了。

说话时的距离、站的位置和角度、手势眼神体态语这些都属于人际交际的载体,和最有效的载体语言一起完成人际间的沟通,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说话时习惯保持的距离不一样,不在这个习惯距离里,说话人就会感觉到不自在,要做相应的调整,这还不能简单用礼仪规范和唾沫星儿飞行的距离来要求。在国内上学时,语言学的课程提到这个问题,说南欧比如意大利人说话时靠得很近,离得远了他们会觉得过于冷漠,会理解为对谈话不投入或不感兴趣。而英国人离得比较远,太近了他们会觉得不礼貌。所以,教科书上说如果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英国人说话,意大利人就要不断往前走,英国人就要不断往后退,两个人就会移动出一段距离。

没想到,我刚到美国不久,这样的故事就在自己身上上演了。

当时在修一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的高级写作课,课上有个女同学来自西班牙,是个绝对的大美女。到了课间,她总是和我聊天。问题是她说话时习惯离得很近,大约仅仅三、四十公分,双方的眼睛就到了注视的程度了,这样弄得我很不自在,总要时不时地往后退一点,而一离远了呢她大概就感觉太冷漠,就要往前凑一点。这样我们就在走廊里移动,十分钟的课间时间,每次差不多要走完一条走廊!

带这门课的老师,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个美国教授带了三个女儿去德国,结果小的两个回来后把德语忘了的那个故事里的大女儿,是学校的高级讲师(不是终身职位,永远升不了教授的一种情况),她前后带了我三门ESL课。当时,她就跟我开玩笑,说你们两个老要跑到那么远去干什么。我也觉得挺荒唐,而且我心里还特别明白这是由交际文化的差异引发的事情,于是决定从此之后,跟她聊天时我就用背顶着墙,这下就退不了了。

背顶着墙本身算是一句英语的成语,叫做“back against the wall”,是指事情到了没有退路的程度意思,多少有点背水一战的味道。我这个天聊的,直接给这个表达做注释了!退是没有地方退了,不过她在不能往前走了之后,不知是否潜意识里觉得表达的热情程度不够了,就把这个每说几句话往前移一步的动作改为了摸一下我的胳膊,反正我的状况没有太多改善,而她呢倒是挺自然、挺开心,因为她不意识到这些事。所以一个人的专业最好是能够远离日常生活,比如说离开了实验室就不会再接触到,不然会活得累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