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带儿子Tommy去他的小小足球班上课,美国做事非常的认真,这么小的年龄段都要求带护腿板(我在中国踢了几十年球,也没戴过这个),一个小时下来,估计孩子腿不舒服,他马上坐下来要往下脱。因为不是那么好脱,便向我求助。我帮他收拾完后,提议跟他赛跑,看谁先到操场边上的儿童游乐场(Playground)。

这么一跑,一个带去喝水的水瓶忘了拿,丢在场地边了。等到一个多小时以后想起来,回去一看,不见了。我们俩多少都有点失落,一个水瓶价值不大,最多回去妈妈叫唤几声。可是丢东西感觉就是不爽,象吃了个苍蝇一样。
平时在学校,他们的个人物品都是在室外指定地点放着的,从来不丢。在公园呢,也不对呀,几年来我们也没丢过东西,更何况球场上地方那么大,周围人都没有,更不该丢。正是因为没有人,会不会是代课的教练收起来了,我跟Tommy说了,他立即就跑去了公园的办公室。果然,几个跟他很熟的教练,正拿着他的水瓶“考”他:叫什么名字、哪个班的,因为我们写在水瓶上了。

在美国的价值体系里,私有财产神圣,连政府也不可以随意侵犯。在孩子们的早期教育里,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碰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先征得同意、放在那儿一时没人看管的东西不可以碰,这几乎是他们人际交往的第一课。到了Tommy他们小学里,更是成为一条明确的校规。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们都养成了习惯,从来不去乱碰别人的东西,Tommy在学校也就没有丢过什么东西。
入学时不满六岁的Tommy在学校里必然会丢三落四,我们按照在中国上幼儿园时学来的经验,在Tommy所有私人物品上都写上了名字和班级,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很灵。写了名字的东西就没有少过,看他文具盒里的彩色铅笔,到了这么短了都还在。

Tommy上学的这大半年里,有几次处在了丢东西的边缘,费了不少的力气去寻找,最后都“化险为夷”了。

上面图片里是一个儿童做手工用的小剪刀,去年暑假在中国时奶奶给买的,Tommy的最爱。因为这个熊猫的独特造型,总有同学要借,回头难免就有时忘了还。如果会不来,我们都会提醒Tommy第二天到学校去问,问了以后每次都能找回来。直到有一次,都问遍了,就是不知道是谁拿了。这样过了差不多一个月,我们都认定终于丢了一样东西了,可是突然有一天剪刀又出现在他的文具盒里了。原来是在他课后俱乐部老师的抽屉里,老师忘了,所以就一直没有回来。不论是怎么进的老师抽屉,至少说明小同学们都很诚实,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Tommy每周三带回家一个大信封,叫做“老师-父母沟通信封”,上面写着班级、学生和老师的姓名,老师有什么事情、学校和其他相关单位有什么通知都放在里面,父母看了后签字第二天孩子交回。有一次周三我去接Tommy,书包里没有这个信封,问他可他怎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带着他在学校里到处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当时每个垃圾桶都已经倒空了,我只能希望不是被当做垃圾倒掉了。第二天,让Tommy问了班上的老师和课后俱乐部的老师,还是找不到。
如果别人错拿了,第二天也应该交回去了。无奈之下我周末去买了一个大信封,下一个周一去交给Tommy老师。结果老师说,不用啦,信封由xx老师送回来了!估计是课后班的哪个同学拿错了,第二天交回时没有特别跟他/她的老师说一声(他们往回交作业什么的,是自己放在一个小筐里,老师事后统一看),所以老师没有及时发现。
还有一次就更离谱了。Tommy班上每周五去学校的图书馆,每人可以借一本书带回家,有一个专门的塑料袋放着,袋子上有学生的名字和班级(就是下面图片里Tommy的Ben 10的书包旁边那个有个粉红色恐龙的袋子)。有一个周五去接Tommy,他的图书袋不在,问他借了什么书,他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是个Clifford(大红狗)的书。这下好了,借学校的书丢了可不好办,到处找又是怎么也找不到,星期一问老师老师也不知道(老师把借书当做孩子应该独立做的事,并不具体过问),不过老师给了一个建议,让我们等到星期五再看,因为经常有孩子没有能够有效地办理借书手续,书是拿出不来的。

等到了星期五,Tommy把书袋子和里面的一本Clifford的书带了回来,原来上周五这本书就没有离开过图书馆!至于是没有借出还是借完了忘了拿就没法知道了。至少,在他学校还就是没有丢过东西。
如果没有写名字的东西,回到主人那里就比较困难一点了,这时它们就去到失物招领处(Lost and Found)。看看Tommy学校的失物招领处多么热闹,我们是隔不多少天就要带他去找一次衣服,还常常看到我们邻居孩子的衣服,要去跟他妈妈说。

我们前几天去参观一个学校的开放日,学校只有4-6年级,看到他们的失物招领处也很热闹,看来大几岁的孩子也好不了多少。

春假过后,Tommy的学校发了一个通知,要各家去认领衣服,说过了某一天之后没人认领的就要捐给一个儿童慈善组织了。这些衣服都被打了包,写了要捐去的机构的名字,准备送走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没有人认的,估计家里是没有意识到少了衣服。

更有趣的是,封起来的每个包又被打开了,还有人在往外认衣服。这样这些衣服又在学校多停留了一周才被送出去。

在美国孩子不丢东西,这是我个人最感慨的一件事。最后这张图片,是今年三月Tommy跟着课后俱乐部在公园参加城市的植树节活动时我随手拍的。他们的私人物品就靠着一个墙根摆放着,到我们走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只剩下两个孩子的东西在那里了。整个公园有来自学区所有学校的孩子在参加活动,Tommy的私人物品、包括赞助活动的供电公司发的一个会亮灯的钥匙环就这样安安静静地躺在墙根!有这样的环境,才能教育出诚实的孩子,今后再去谈社会诚信才不会是没有基础的奢谈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