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阶段教学的核心可以说是教会孩子阅读。Tommy的校长跟我说大约在一、二年级之间(美国六岁上一年级)学会阅读是一个正常的时间点,也是这一段教学的关键。所以美国的学校是不遗余力地想办法引导学生多读书。
多年以前,我在美国的电视里看到一条新闻,报道一名老太太校长生吃虫子,是好多条那种黏黏的、肉肉的爬虫。为什么呢,她跟全校学生打赌,如果每个学生在那个学期都能读完十本书并写下简单书评,她就在操场当众吃虫子。结果学生们成功了,还引来了电视台的采访,这位校长真可谓用心良苦。
昨天晚上是Tommy学校每个月一次的“读书夜(Leap into Literacy
Night)”。Literacy这个词,中文里没有直接对应的翻译,可以大概理解为一个人具备读和写的能力,进而成为在现代化社会里判定一个人是否有文化、有教养的依据(因为汉语不是拼音语言,“认字”成了一个很关键的事情,所以有时literacy就被理解成了“识字”、“扫盲”)。学校这个活动,是希望学生们都能“跳”进literacy,希望他们能够迅速的掌握阅读能力(学校最高年级只是三年级)。
看看这一次的活动学校拿出了什么样的绝招吧:

哇,是和狗狗一起读书!这还不是一般的狗,是有专业证书的心理医疗犬(therapy
dogs),来自加州的一个叫BARK的非盈利组织。他们现在有107个小组,专门带着训练有素的狗狗到各个学校、图书馆、医院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
按照活动通知的时间,我和Tommy进了学校的图书馆,桌子上都放满了做手工用的工具和材料,大人孩子们都在忙着做一个有狗耳朵的纸帽子,渲染一下活动的主题气氛,而且很多人已经带在头上了。做手工是我的软肋,一窍不通。只好问儿子,你会做吗?好在小家伙信心十足:没问题。

因为是在他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估计又是他课上经常做的事,所以Tommy轻车熟路,找来纸提笔就画,然后剪、贴,很快做出一副“狗耳朵”,接着又做了一副给我戴上。虽然不一定有别人的那么整齐漂亮,但是0年级的学生完全自己设计和动手做的,我是觉得很了不起了。


下一步的活动是“读书”,其实是“听读书”。在图书馆周围的三间教室里各有一名志愿者嘉宾给孩子朗读,选的都是跟狗有关的图书,书的页面都对着孩子们,可以让他们看到图画,也方便他们提问、发议论。他/她带的心理犬就乖乖地趴在旁边,孩子们还时不时好奇地看看狗狗。

一本书讲完,大约也就十分钟的样子,孩子们可以提问,诸如怎么训练这么专业的狗之类的,还有机会摸摸狗狗。非常乖的狗狗,那么多小手一起摸也没意见,连牙齿都可以给他们看。


孩子们能够专注的时间有限,大约二十分钟这样,学校的人员就来通知,说可以换一间教室,这样学生能够接触一个新的讲故事的志愿者和他/她的狗,又可以全神贯注地听一会儿书。换教室之前,每个孩子还能得到一张狗狗的小卡片,在手上盖个狗爪爪的章,让他们都很开心。不过即使这样,Tommy到了第三间教室,已经不想再静下来听故事了,只是盖个章就跑了。



在讲故事的同时,图书馆里的一角留给了专业的摄影师,孩子们可以过去跟心理犬合影,照片出来后再决定要不要买。另一侧仍然还有很多人在做狗耳朵的手工,他们可能已经听完故事了、或是等下一轮的故事时间开始,也可能做手工就是他们的最爱呢。

大约一个小时出头,Tommy就跑到操场上跟班上另外二个同学玩去了。过一会儿到我们离开的时候,他们班上另外一个同学一家才刚刚到,估计是大人下班晚。整个活动没有什么压力和要求,它的宗旨就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跟书有关的“玩”的机会,让孩子知道读书是很好玩的,让他们能够保持兴趣进而养成阅读习惯。
回家查了一下这家BARK志愿者机构的情况,他们的人员和犬只都是志愿者,然后再经过专门训练,而且犬只是训练来“听”孩子们读书的。有些孩子给大人们读书会感到强烈的心理压力,而面对一个不去计较孩子读书的好坏对错、专心聆听的“朋友”去大声朗读,就可以化解这样的心理压力。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2010年的一项专门研究就证实跟狗一起阅读的孩子能够提高12%-20%的阅读能力。
我估计昨晚在Tommy学校的活动中,孩子太多而且年龄又偏小,就安排成一个嘉宾给一群孩子读书的形式了。下面是从BARK的网站选下的二张图片,是孩子读书给狗狗听的,很有启发。

(图片源自BARK网页)

(图片源自BARK网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