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15-06-17 22:39:13)
标签:
育儿 |
分类: 延津县教育体育局教科所 |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
目前,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有些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
二、研究目标:
1.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2、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4、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5、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6、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
7、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8、培养学生书写工整的习惯;
四、试验班级
一(1)班
五、人员分工: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03——2014.04)
调查了解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情况,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实施阶段(2014.06——2015.4)
边研究,边实践,探究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反思总结,形成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积累经验,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时代性、操作性的做法和由经验上升的理论,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
3、总结阶段(2015.05——2015.06)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研究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在阶段性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比较成功的个体案例、研究札记和专题论文等进行整理、汇编,形成课题结题附件材料和过程性资料。召开课题结题现场会,请专家进行成果鉴定、验收。
七、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为了检测课题研究的成果,自2014年4月立项审批后,我们在全校3个班和相应年级的对比班分别进行了实验前测问卷,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①丰富的活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视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在课堂上注重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②正强化法:从心理学角度讲,每当孩子出现适宜的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强。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研究者都应实现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些愿望就可以成为正强化物,如:红星、文具、小玩具或表扬语等等,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强化物的刺激,收效很好。
③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加强了个案研究分析,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被试学生的分类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做事认真,学习习惯很好,而有的同学抱着应付的态度来预习。通过让态度认真、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叉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带动了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过程(具体做法及实践初步体会):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课题研究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基础。而坚实的基础需要科学的理念来支撑。因此,我把学习理论放在了首位。我学习《解读新课程》、学习新课程标准等,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深入学习。其次,购买了《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儿童行为习惯训导法则》、《好习惯好人生》等理论专著,在学习中了解国内关于学习习惯研究的有关内容,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通过仔细研读,认真琢磨,更新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提高理论素养。
(二)调查研究,制定学习习惯指导细则。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对本班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问卷法进行。共对37名学生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从调查的结果看,具体体现在:
有78.5%学生能整理学习用品,做好课前准备。有83.6%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9.6%成绩优秀的学生,字迹工整,正确率高。有
不良的学习习惯:
1、不能认真倾听。
27.8%的同学表示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少去听别人回答些什么”。
2、课堂学习习惯较差。
尤其从语文课上的调查来看,有69.9%的学生不能积极发言,怕在大众场合上讲话,怕说错,而9.7%的同学则是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想都没想就举手发言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不经允许想说就说。
3、读写习惯不能持久。
学生都知道良好的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是怎样的,但学生一旦读起书和做作业来,就不能坚持正确的姿势了。仅有21.3%学生能做到。
4、书写习惯。
有43.6%的学生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字体潦草,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
5、预习习惯很差。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了学风差,学习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各年级学习习惯的调查情况,学年的教学目标,每人先确定本年级要培养的学习习惯,然后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形成了学习习惯总则。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制定了学习习惯的要求,并拟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三)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写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低年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文预
习的习惯,在开学初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第一,大声读课文
一遍,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带生字的词语。第三,大声朗读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并正确书空生字笔顺。
刚开始,可以带着学生预习两、三次,慢慢等学生掌握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
《快乐的小青蛙》课堂中学生圈画生字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第一,注重激励与表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第二,加强行为训练。训练过程中,突出抓好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
2、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游戏中想问题、搞预习汇报比赛、课外阅读故事会、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体家访,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状况,收集家长对学校、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达成共识。特别是对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行为训练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
一(1)班郭宇航同学,刚入学的时候上课注意力相当不集中,写作业速度较慢,做到一半就愣在那,总是拖到最后一个才交,当时与家长联系,每次与家长联系后,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询问孩子在校情况,及时让老师指出孩子课堂上的不足,并一起帮助孩子督促孩子听课、作业习惯,有进步回家就及时奖励孩子,慢慢的,她注意力集中了,上课总是坐得端端正正,偶尔也会举手发言。作业书写特别干净,错误总是及时订正。学习习惯渐渐好转,老师不需要再提醒她该干什么,她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现在都不需要再让父母操心,回家就按时作业。
(三)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四)学生个案研究有了显著成效
在进行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时,总会出现性格比较特殊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习习惯比较差,因此,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就会花费大量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悉心养护,为了真实记录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我们每位教师都根据本班情况填写了学生个案反馈表。
附:学生个案反馈表
学生姓名 |
李相映 |
学生性别 |
女 |
教师姓名 |
李红云 |
|
存在 问题 |
|
|||||
矫正 措施 |
了解到孩子的这个特点, |
|||||
教育 效果 |
|
|||||
|
|
|
|
|
|
|
学生姓名 |
王静涵 |
学生性别 |
女 |
教师姓名 |
李红云 |
|
存在 问题 |
心造成有些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成绩不理想。 |
|||||
矫正 措施 |
了解到孩子的这个特点,在和家长进行沟通后采取了一些 矫正措施。在课堂上经常性的题问,提起孩子的注意力。请她做小医生为题目挑错,请她做小老师给同桌检查作业。在家里请家长监督她做作业的情况。老师家长形成合力培养她做事专心的良好习惯。 |
|||||
教育 效果 |
习习惯正在养成。 |
|||||
|
|
|
|
|
|
|
附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对该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对于该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曾经对他进行了多次的说服教育,也和其家长交谈过,甚至我对他还进行了一次恫吓和武力,依然毫无用处。我对他的教育一度陷入了僵局,我曾经想起放弃,但教师的使命感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又迫使我不得不加强对该生的教育。
难道真的“软硬不吃”吗?从此,我一改对他的强硬对策,注意发现他的良好习惯,因为该生的学习成绩属于班上倒数五、六名,我原以为这样成绩的学生可能什么都不会。但在后来的一次冬季小型运动会中,我突然发现他的短跑能力很不错。于是,我想为何不从他这一爱好中锻炼他同其他学生的交往呢?于是我在班上适时表扬了他,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他的些许微笑。
从那次表扬以后,该生在体育课上表现的十分活跃,在班级工作中表现的也比以前十分积极,记得在一次的收拾厕所的劳动中,他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使得我十分感动,要知道有许多男同学偷懒、怕脏的表现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那次劳动以后,我在班上认真总结了劳动情况,还再次表扬了陈旭同学。逐渐地,该生的班级工作积极了,作业有时也会完成一点儿,上课时也敢举手发言了。我觉得他的良好习惯正在养成。
我们班级设立了《班级百分考核制度》,全班设立了9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每天的学习、劳动、纪律、卫生等方面都有奖励分数,班级每周给每组同学按成绩排队,以此来规范学生的学习、劳动、纪律、卫生习惯。陈旭同学所在的小组因为他的存在老是最后一名,小组组长和组员没少埋怨他。但该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观点,毫无起色。有一次我想,如果让他来干组长,情况能不能好转。当时让他当组长他还挺吃惊,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多给他打气,我在班上还列举了该生平时的一些好的表现,我看到了他信心十足的表情。通过当组长,我发现他为了多给组内奖分,他的学习、劳动、纪律、卫生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作业完成的次数明显增多,质量也比以前有了明显好转,我对该生充满了希望
反思:人类社会已经高度信息化,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无不经历着一场变革,新生的和发展的事物正像潮水一样涌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代学生的面前,如何能让每个孩子正确认识,并容纳这些新鲜事,养成能与他人良好“共处”的好习惯,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
我认为“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未尽力的教育者”,只要我们从细微之处抓起,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对孩子一些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的关爱,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的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经过不断的训练,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养成了预习、复习的习惯;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1)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加强。
我们对三个实验班252个学生对比班148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三个实验班同学主动学习的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表一
项 |
班级 |
实验前测百分比 |
实验后测百分比 |
|
实验班 |
59% |
98% |
对比班 |
58% |
75% |
|
课堂学习习惯好 |
实验班 |
34% |
92% |
对比班 |
30% |
77% |
|
作业书写工整 |
实验班 |
27% |
95% |
对比班 |
26% |
78% |
|
读写习惯 |
实验班 |
11% |
89% |
对比班 |
11% |
45% |
|
每天坚持练字 |
实验班 |
44% |
93% |
对比班 |
43% |
68% |
|
认为自己预习习惯很好 |
实验班 |
38% |
81% |
对比班 |
40% |
98% |
(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
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而经过实验,几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较普通班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将一实验班与平行的普通班作一比较,从下图中可一目了然:
表二
班级 |
实验前后 |
期末平均分 |
及格率 |
优秀率 |
镇年级排名 |
1、1班 |
实验前 |
88.5 |
90% |
64% |
第3名 |
实验后 |
93.8 |
100% |
82% |
第1名 |
|
1、2班 |
实验前 |
78.5 |
79% |
32% |
第5名 |
实验后 |
88.2 |
91% |
68% |
第2名 |
|
2、1班 |
实验前 |
79.9 |
78% |
36% |
第3名 |
实验后 |
90.1 |
89% |
73% |
第1名 |
(3)课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基本形成。
前后对比 |
|
|
实验前 |
52% |
68% |
实验后 |
24% |
32% |
2、
课题研究培养、锻炼了教师。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念的不断提升,建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观念。
2014年11月28日,在延津县城关镇建设路小学,进行中期课题检查活动,主持人李红云根据《小学生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的课题所作的观摩课《乌鸦喝水》,得到了与会人员县教研室的原艳萍、王月影等领导,以及建设路小学的主任及语文老师等的一致好评。
2014年11月,李红云在全县教师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
2015年1月,李红云在全县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九、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一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2.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任务。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