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中国文化名人(十二)—徐悲鸿
文化名人是指在文化、艺术、学术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地位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其所处的时代的社会背景,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了解文化名人及其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认识社会,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中,许多文化名人,他们怀着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忠诚和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反对气势汹汹的帝国主义,与人民大众血脉相连,不断冲破社会成见和传统束缚,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民主文明的热切追求,为了表达历史和人民对文化名人的永久纪念,我国邮政曾发行一些文化名人纪念邮票,今天我们就从方寸世界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名人。
《徐悲鸿诞生90周年》纪念邮票
徐悲鸿(1895-1953年)原名徐寿康,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并与厉麟似等联合发起创立了中意文化协会。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13岁就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在友人的扶助下,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法语基础。其间认识了几位著名的画家,得到了他们的指点,增强了他绘画创作的信心。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经石峪》、《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长进。后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在日本,他饱览了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会心于造物,在创作上写实求真,但在创作上缺少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韵,无蕴藉朴茂之风。从日本归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在京期间,相继结识了蔡元培、陈师曾、梅兰芳及鲁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1919年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在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他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留学4年之后,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达到可与欧洲同时期的艺术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他在旅欧的最后阶段还先后走访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及瑞士等地。欧洲绘画大师们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浅,长达8年的旅欧生涯,塑就了他此后一生的审美意趣、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1927年徐悲鸿回到中国,1929年专职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之情;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1945年在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主张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1946年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并担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1948年与夫人廖静文拒绝随国民党南迁,团结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保护学校。与吴作人、董希文等人成立综合性艺术团体“一二七艺术学会”。1949年出席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的全国委员、文联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和北京市人民政协委员。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1年抱病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7月,患脑溢血,半身不遂。1953年9月23日第二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他担任执行主席,主持会议,当晚,脑溢血复发,不幸于9月26日逝世,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1985年7月19日,为纪念徐悲鸿大师诞生90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一套《徐悲鸿诞生9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两枚,两枚邮票画面分别为“徐悲鸿自画像”和“徐悲鸿在作画”。“徐悲鸿在作画”布局上可分两个部分,徐悲鸿坐在藤椅里,手拿画笔在作画,这是主体图案,色彩较深。左边以简炼明快的笔调,绘出徐悲鸿所作的画,寥寥数笔,就把人物造型画得十分逼真生动。右上角是一匹奔马,扬起四蹄飞奔而来,充分表现了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天才。整个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结构完整,富有艺术创新。1978年5月5日,为迎接中国马年的到来,国家邮政曾发行过一套徐悲鸿作品《奔马》邮票,这套邮票共10枚和一枚小型张,邮票采用常用票幅,画面以白色衬底,只是用寥寥几笔略微勾勒出草地,10匹英姿飒爽、形态各异的骏马在草地上纵横驰骋,雄姿英发,蔚为壮观,前6枚为竖式票幅,后4枚为横式票幅,构图简洁明了,绘画技巧十分高超,显得大气磅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