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科学家(七)——侯德榜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科技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发行以我国现代科学家为主题的系列纪念邮票,不仅有助于让科学家受到全社会尊重,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也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科学家(二)》纪念邮票
为展现中国现代科学家的辉煌业绩和伟大精神,1990年10月10日,我国邮政在1988年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基础上,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全套4枚。四枚邮票分别描绘了医学科学家林巧稚、天文科学家张钰哲、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和农业科学家丁颖的风采。其中第三枚为 化学科学家“侯德榜”。
《中国现代科学家(二)》纪念邮票《侯德榜》
(1890—1974),著名化学家。福建闽候人。191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回国,曾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化学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化工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名誉会员,是世界著名的制碱专家。他于上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四五十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索尔维制碱法的致命缺点是食盐利用率不高,大约有30%的食盐被浪费掉,而当时内地盐价昂贵。侯德榜决定另辟新径。他边摸索边实验,不断设计、改进方案,带领技术人员进行了500多次试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终于取得了成功。这种新方法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即后来的“侯氏制碱法”,可使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而且污染环境的废物
转 化 为
化肥---氯化铵,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侯德榜被英国皇家化工学会和美国化学工程学会评为名誉会员。第三,是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作的贡献。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中国建设迫切需要化肥,焦点集中到氨加工品种选择这个关键问题上。侯德榜倡议用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这项新工艺通过了技术关和经济关。之后,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邮票主图为候德榜像,背景为候德榜对化学工业研究做出的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