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现代科学家(八)——丁颖

(2024-07-22 20:28:04)





                       中国现代科学家(八)——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科技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发行以我国现代科学家为主题的系列纪念邮票,不仅有助于让科学家受到全社会尊重,充分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也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科学家(八)——丁颖
         《中国现代科学家(二)》纪念邮票

  为展现中国现代科学家的辉煌业绩和伟大精神,1990年10月10日,我国邮政在1988年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基础上,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全套4枚。四枚邮票分别描绘了医学科学家林巧稚、天文科学家张钰哲、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和农业科学家丁颖的风采。其中第四枚为农业科学家“丁颖”。

           中国现代科学家(八)——丁颖
       《中国现代科学家(二)》纪念邮票《丁颖》

         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广东茂名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运用生态学观点对稻种的起源、演变、稻种分类、稻作区域划分、农家品种系统选育以及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将中国稻作区域划分为地域分明、种性清楚的6个稻作带,并指出温度是决定稻作分布的最主要生态因子指标,对指导生产有重要作用。在国际上首次将野生稻抗御恶劣环境的种质转育到栽培稻种中,育成的“中山1号”在生产上应用,达半个世纪选育水稻优良品种60多个,创立了水稻品种多型性理论,为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丁颖教授一生撰写了140多篇水稻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已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了《丁颖稻作论文选集》,其中《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 《 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反应特性的研究》、《水稻分蘖、幼穗发育的研究》荣获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代表作:《广东野生稻及由野生稻育成之新种》(1933)、《水稻纯系育种之理论与实施》(1936)、《水稻纯系育种法的研讨》(1944)、《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1957)、《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中国水稻栽培学》等。在数十年的科研路上,他身体力行地体现着矢志为民、务实求真、身教以德、敬业乐群的精神,并实现了自己“为农夫温饱尽责尽力”的誓言,无愧为蜚声国内外农业科技界的“中国稻作之父”。2009 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邮票主图为丁颖头像,背景为丁颖对农业科学研究做出的贡献。
   这套邮票以四位科学家为主图,背景辅以所精通专业的简洁内容,人物风度优雅,栩栩如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