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科学家(十六)——宋应星

(2024-07-09 11:45:38)



           中国古代科学家(十六)——宋应星

  英国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李约瑟教授,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在他写的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的科学史的书中,提到过,“至少在文艺复兴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也正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束缚着,使我国虽然在科学方面启蒙很早,但是却在很多方面被束缚着。在我国夏、商、周时代已经出现了青铜铸造技术,春秋战国时期更是“百家争鸣”景象繁荣。包括《墨经》、《山海经》、《黄帝内经》等,这些天文地理,人文科学,医学,植物的知识论谈,打开了我国通往希腊、罗马的道路。而到了汉代以后,我国的古代科学技术技术已经基本成型。
   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对世界人类文明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也正是这卓越的成就造成我国固步自封。很多东西始于中国,却被他国加以创造利用,最后成为攻击我们的武器。


                         中国古代科学家(十六)——宋应星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四组)》纪念邮票

   为了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立古代科学家的丰碑,国家邮政在1980年11月20日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纪念邮票基础上,时隔二十二年,于2002年8月20日发行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第四组)》纪念邮票,全套4枚,分别展示了扁鹊刘徽苏颂宋应星的光彩。其中,第四枚为明代科学家“宋应星”。

      中国古代科学家(十六)——宋应星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四组)》纪念邮票《宋应星

  宋应星(1587—1666)字长庚,明代江西奉新宋埠镇人。万历举人,曾任江西分宜教谕、福州汀州府推官、南京毫州知州等职。后曾仕事南明。他平生注重实学,将主要精力用于游历考察,以总结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著述颇丰。其代表作为崇祯十七年(1633年)编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全书分为18卷,包括当时许多工艺部门世代相传的各种技术,并附有大量插图,注明工艺关键,具体描述生产中各种实际数据(如重量准确到钱,长度准确到寸)。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因此《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国科学院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由于作者的反清思想,《四库全书》没有收入此书,但却在日本、欧洲广泛传播,被译为日、法、英、意、俄文。其中关于制墨、制铜,养蚕,用竹造纸、冶锌,农芝加工等方法,都对西方产生了影响,代表了中国明代的技术水平。其它名著如《论气》,《谈天》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宋应星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分别体现在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方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