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一六五)宋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2024-02-07 14:03:02)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一六五)宋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曲等。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是一座灿烂夺目的丰碑。词,就它的内容和写作的形式看,是诗的一种;词人也就是诗人。但就体制说,词比诗要复杂。原来本是曲子词、歌词,是为乐曲配唱的,写词都是就谱填词,后来才发展为-种独立的文体。词的起源于六朝梁代,到了宋代,词发展到鼎盛时期,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倡优歌伎,都争相写词。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一六五)宋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宋词》特种邮票

   2012年8月31日,为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宋词》特种邮票,同时发行了《宋词》邮票小版张,邮票中的6首词分别是晏殊的《浣溪沙》、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秦观的《鹊桥仙》、李清照的《一剪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而所选的宋词版本是依照中华书局出版的上疆村民(朱祖谋)所编纂的《宋词三百首》。《宋词》邮票的设计延续《唐诗三百首》“一版票、一本书”的创意理念,在表现了精选的六首词的同时将《宋词三百首》的29024个汉字,以缩微文字展现,使这套邮票既是一套多媒体邮票,也是弘扬中华民族精华文化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品。《宋词》邮票采用近方形的票形,票面左为词,右为画。设计上采用了画配诗、诗伴画,以画释诗,以画写意的形式,充满意境。印制方面应用10调频网高保真仿真印刷技术,精致细腻,犹如画在纸张上。这套邮票的亮点是再次应用了点读技术,人们在欣赏这套邮票时用点读笔点到哪里,哪里 就咏诵出对应的宋词,点读边饰左侧的印章,则可听到《宋词三百首》的全部内容。增添了邮票的趣味性。邮票第五枚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一六五)宋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宋词》特种邮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由南宋诗人的辛弃疾所做的诗词之一,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抒发了作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表达了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的谴责。表达了作者抒壮怀为主的豪放,壮美的词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