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桥(十三)— 故宫
金水桥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走过一座座山,跨过一条条河,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我国古桥先有梁桥,后有浮桥和索桥,拱桥最晚出现。根据现有资料,自独木桥、堤梁式桥出现,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铁路、公路等近现代桥梁开始设计建造的几千年中,我国古桥在由低级演进到比较高级,由简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时代为主,包括西周以前为创始时期。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及三国为创建发展时期,四种基本桥型都已出现并初具规模。第三阶段,以隋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五代为全盛时期,在建造各种桥型桥梁的技术上都有突破和创新,把古桥建筑推到了高峰。第四阶段,由元朝至清末为继承发展时期。十分明显,桥梁建筑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桥梁的发展使交通运输畅通,又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不仅拥有绝无仅有的独特藏品,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它不仅是明清皇室珍宝的巨大宝库,也是记载明清宫廷历史的鲜活档案。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这是全社会的一件文化盛事。故宫博物院将在“大庆之年”通过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突出故宫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为了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和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国家邮政于2020年7月11日发行一套《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全套四枚和一枚小型张。其中,第一枚邮票为“金水桥”。
《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金水桥》
金水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北京故宫内,分外金水桥以及内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金水桥的蓝本,出自南京故宫的内五龙桥。
外金水桥,共7座,三孔拱券式,南临天安门广场,北倚天安门城楼。桥栏雕琢精美,形似条条玉带,与古朴的华表和雄伟的石狮构成天安门前巍峨壮丽的景色。中间五座造型别致、雕刻精美的石桥分别与天安门城楼的五个门洞相对应。桥南(包括桥)距城门洞62米,桥与桥之间距离5米。桥稍有坡度,中间出现拱面,而且桥身中间窄,两端宽,呈“工”型。这种变化多姿、起伏曲折的线条,似“蹑玉桥之长虹”,更增添了天安门的华丽。
金水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为木桥,景泰三年(1452年)换成石桥,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再度修缮,此后虽几经修整,但整体建筑格局没有改变。
假如有人细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七座桥上的玉石栏杆全都不尽相同。中间的桥是蟠龙雕花柱,桥面最宽。正中的一座最为宽扩宏大,长23.15米,宽8.55米,称为“御路桥”,只限天子行走;御路桥左右的桥宽5.78
米,叫“王公桥”,只许宗室亲王行走;王公桥外侧的桥较窄,宽4.55米,叫“品级桥”,准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行走
;在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中山公园)门前的两座桥比品级桥还窄,叫“公生桥”,是供四品以下官员、兵弁、夫役来往使用的。人们看到的这两座桥已不是昔日的“公生桥”,曾于解放后扩建,桥身加宽为11.8米。桥的建筑装饰也不一样。御路桥的白石栏杆柱头上雕刻的是蟠龙望柱,下衬云板,其余四座的白石栏杆上皆雕成荷花栏柱。
在午门内太和门前的弓型人工河道,叫内金水河,跨越河上的五座并列的石桥,是内金水桥。内金水河河水从紫禁城西北角护城河引进紫禁城内,曲曲弯弯地流向南,再向东,又再向南,时隐时现,或宽或窄,与紫禁城东南角外的护城河相通,全长达两千多米。最华丽的河段在太和门前,既开阔又规整,装饰也颇为华丽。河底与河帮均用白石砌成,两面河沿设有汉白玉石的望柱和栏板。只有皇帝才能通过的主桥:五座内金水桥之中,居中的桥最长最宽,为主桥,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左右四座为宾桥,供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通行使用。
内金水桥在太和门前广场,共5座,单孔拱券式。造型秀美,同雄伟壮观的午门城楼和金碧辉煌的太和殿相映衬,引人入胜。午门之内,太和门前是青砖墁地的一个大广场。广场南部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着一条如弓形的金水河。河上并排横跨五座单孔石桥。这就是所谓的“内金水桥”。这是紫禁城内最大,也是最壮观,最华美的一组石桥。这五桥随着弯曲如弓的金水河河道也成弧形排列。桥的规格制式和外金水桥相同。正中的一座是御路桥,桥长23.15米,宽6米,汉白玉望柱上雕刻蟠龙祥云;御路桥东西两侧为王公桥,长21米,宽5.4米;再两侧为品级桥,长19.5米,宽4.8米。金水河由广场西边的 熙和门底下穿过进入广场,从东边的协和门底下穿出。进口处和出口处都有一个单拱的桥洞。上面也有桥面,可以通行,但只有挨着广场的一侧有护栏和望柱。相当于半座桥梁。结构独特而巧妙,和殿门及南北通道十分协调,和整个广场构成一个和谐、美观的整体。无论从那个角度或远近观望,视觉效果极佳。这设计上的匠心独具,令人叹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