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桥(十四)—潮州广济桥

(2023-03-30 16:40:59)




                 中国古桥(十四)— 潮州   广济桥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走过一座座山,跨过一条条河,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我国古桥先有梁桥,后有浮桥和索桥,拱桥最晚出现。根据现有资料,自独木桥、堤梁式桥出现,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铁路、公路等近现代桥梁开始设计建造的几千年中,我国古桥在由低级演进到比较高级,由简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时代为主,包括西周以前为创始时期。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及三国为创建发展时期,四种基本桥型都已出现并初具规模。第三阶段,以隋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五代为全盛时期,在建造各种桥型桥梁的技术上都有突破和创新,把古桥建筑推到了高峰。第四阶段,由元朝至清末为继承发展时期。十分明显,桥梁建筑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桥梁的发展使交通运输畅通,又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中国古桥(十四)—潮州广济桥
                 《中伊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

    为了庆祝中国与伊朗建交50周年,中国邮政与伊朗邮政于2021年12月11日联合发行一套以古桥为题材的《中伊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两枚,两枚邮票分别展示了两个国家的古代建筑—古桥。中国展示的是广东潮州的广济桥,伊朗展示的是伊斯法罕城的郝居桥。邮票第一枚为“广济桥”。

   中国古桥(十四)—潮州广济桥
         《中伊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广济桥

     “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 ,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广济桥全长518米,分为三段,靠市区的西岸部分,长137.3米,计七孔八墩,每孔跨度,自8米至17.5 米不等;东岸部分,长283.4 米,计十二孔,十二墩、一桥台,每孔跨度,自9.4米至12.9米不等 。桥墩宽从6米至13米,墩长从11米至22米不等,最小桥墩的表面积超过60平方米,大的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广济桥上共计有匾额43块,楹联25对。其中殿式阁匾25块,亭台匾18块。广济桥现有桥亭30个,其中12个为殿式阁,18个为杂式亭台。广济桥每跨均架四条巨大石梁,最大的长约15米,宽1米,厚1.2米,重约50吨。最小的长约12米,宽1米,厚0.8米。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广济桥不仅结构独特,装饰也非常精美,历来有“江南第一桥”的美称 。1988年1月广济桥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