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桥(三)— 灌县珠浦桥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走过一座座山,跨过一条条河,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我国古桥先有梁桥,后有浮桥和索桥,拱桥最晚出现。根据现有资料,自独木桥、堤梁式桥出现,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铁路、公路等近现代桥梁开始设计建造的几千年中,我国古桥在由低级演进到比较高级,由简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时代为主,包括西周以前为创始时期。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及三国为创建发展时期,四种基本桥型都已出现并初具规模。第三阶段,以隋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五代为全盛时期,在建造各种桥型桥梁的技术上都有突破和创新,把古桥建筑推到了高峰。第四阶段,由元朝至清末为继承发展时期。十分明显,桥梁建筑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桥梁的发展使交通运输畅通,又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中国古代建筑—桥》特种邮票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战胜大自然设置的障碍,发展生产,他们跨高山,越大江,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劳动,在各种天堑上架设了无数各式各样的桥梁。为了展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我国邮政于1962年5月15日发行了一套《中国古代建筑——桥》特种邮票,全套4枚。其中,第三枚为“灌县珠浦桥”。
《中国古代建筑—桥》特种邮票《灌县珠浦桥》
珠浦桥,我国古代桥梁中著名的索桥,建造年代不详。位于四川省灌县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江上,现在的桥是清代重建的。凡是到过世界闻名的四川灌县都江堰的人,往往会被横跨岷江内外两江的珠浦桥所吸引。它是竹索桥的杰出代表,在二王庙西,杨泗将军庙前。
1965年在修建新都江堰时,按照清代桥梁式样对珠浦桥进行了改建,以直径为25毫米的钢丝绳代替竹索,栏杆索锚等部分改用钢筋混凝土柱,用绳夹固定,底锚情况不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