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桥(四)— 三江程阳桥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走过一座座山,跨过一条条河,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我国古桥先有梁桥,后有浮桥和索桥,拱桥最晚出现。根据现有资料,自独木桥、堤梁式桥出现,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铁路、公路等近现代桥梁开始设计建造的几千年中,我国古桥在由低级演进到比较高级,由简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时代为主,包括西周以前为创始时期。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及三国为创建发展时期,四种基本桥型都已出现并初具规模。第三阶段,以隋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五代为全盛时期,在建造各种桥型桥梁的技术上都有突破和创新,把古桥建筑推到了高峰。第四阶段,由元朝至清末为继承发展时期。十分明显,桥梁建筑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桥梁的发展使交通运输畅通,又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中国古代建筑—桥》特种邮票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战胜大自然设置的障碍,发展生产,他们跨高山,越大江,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劳动,在各种天堑上架设了无数各式各样的桥梁。为了展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我国邮政于1962年5月15日发行了一套《中国古代建筑——桥》特种邮票,全套4枚。其中,第四枚为“三江程阳桥”。
《中国古代建筑—桥》特种邮票《三江程阳桥》
程阳桥全称叫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建于1912年,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该桥与中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杜撰的“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
程阳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程阳桥是中国唯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侗族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