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文物世界(二七六)明清家具承具 明.黄花梨夹头榫平头画案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我国方寸世界中文物题材非常丰富,有壁画、画砖、青铜器、唐三彩、金玉器等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明清家具—承具》特种邮票《明.黄花梨夹头榫平头画案》
明清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明式家具结构严谨、简洁大方、工艺技术精良;清代家具在明式家具的基础上继承发展,雕刻精细、选材奢华、装饰丰富。明清家具一般根据功能分类,包括坐具、卧具(床榻)、承具(桌案)、庋具(柜架)和杂具(屏风)等五个类别。明清家具材质考究、工艺精湛,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典范。承具,是指以工作为常态所使用的家具,一般通俗的被称作桌案。桌与案的功能虽有交叉,但各司其责。桌,日用为常,尤其多用于膳食,而案多与工作相关。承具以其承受工作的性质分为桌和案,这是国人的一大发明。用形式区分桌案,进而从精神上区别开来,让一个简单的承具不仅有功能上的追求,还有精神上的追求。这在世界家具史上仅见,也正是中国人的聪慧所在。承具之承为“支承”、“承放”之意,一般包括案、桌、几三类器物,三者结构大体相同。
2012年6月9日,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家具文化风貌,中国邮政发行了《明清家具—承具》特种邮票,全套4枚,其中第一枚为“明代黄花梨夹头榫平头画案”。此案高82.3厘米、纵143厘米、横75.1厘米,黄花梨案体,铁力木面心。夹头榫结构,腿足用圆材,全身光素。侧面枨子两根,将腿足连结在一起。木色黄略呈红色,结构坚韧,木质细密,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整体比例匀称,简约,雅致,文化韵味浓郁。此案造型为明式画案最常见,也是最标准的造型。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画案:长方形、四足不在四角而是两头缩进顶面的承具即为案。案面平直,两端无饰的便是“平头案”。其中尺寸较宽大,且主要供写字作画用的案形家具,一般被称为书案或画案。夹头榫:是案形结体家具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四只足腿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的卯眼相对拢。腿足的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使外观腿足高出牙条及牙头之上。这种结构能使四只足腿将牙条夹住,并连结成方框,能使案面和足腿的角度不易改变,使四足均匀地随案面重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