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观点】都是“二胎”招的?

文/朱钧
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现象:老大捍卫自己的“独爱权”。近日,一位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之后,终于如愿怀上二胎,但是13岁的女儿雯雯(化名)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威胁。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这折射出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呢?
原本一个孩子有个妹妹或弟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人伦关系之间,有孝、有悌、有长、有幼是社会秩序与家庭关系稳定与和谐的基础。而现代社会中的很多孩子似乎离此越来越远,是谁的问题呢?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事经典《贞观政要》提到: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讲的是通过忠孝进行教育,予以奖励,用道德礼义加以约束与影响,这样才能使他成为有用的人才。
当年,唐太宗为了培养下一代的成长,特别请了帝师来天天辅导太子,碰到问题就与他们交流。这句话特别强调了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忠、孝观念的树立与遵循,同时教育手段也要多样性。
新闻中,雯雯对二胎过激的行为反应到以死相抗,而后父母的妥协,实际是对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我们社会教育的一击。可怕的是其父母的无奈与无知。
一方面父母要对孩子充满爱,呵护其成长,是义务与责任;同时,孩子对家长的孝的体现,对自己兄弟姐妹情谊的培养,是对其以后成长与进入社会不可缺失的内容。从孝开始,是培养将来其对职业的敬业,对长辈的尊重,对别人的感恩。显然,雯雯没有受到塑造健康人格方面的教育,或相关的教育是失败的。
虽然父母想生二胎,孩子有排他情绪,我们可以为其找到很多的借口,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被“4+2”包围,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但这不能成为对孩子平时教育不完善的借口。反之,若孩子接受了对生命尊重的教育,接受了亲情的教育,雯雯为什么不能表现出高兴与兴奋去主动照顾妈妈的举动呢?
在社会层面,我们一直缺少对生命特别是对个体生命尊重的教育与引导。孩子知道了生命的可贵,父母知道了对生命的尊重,也都不会有此类事的发生。
总之,只有从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构建一个良好的德教环境,这种任性而无理无情的事才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