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鸿亮讲中医】不正确的冬季泡脚方法损身体

改善血液循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泡脚。
脚在人体的最下端,它距离心脏最远,也是人体血液循环最差的地方。足三条阴经三条阳经都汇集于此,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其三条阳经脉彻头灌足,是人体气血循环的主要通道。
晚上泡脚能活血,降血压,行气行血,改善血淤,改善心脑血管的循环压力,还可以缓解手脚冰凉,舌质黯淡,脸上有斑,心脏发紧、憋闷、喘不过气,头晕脑胀,全身疲乏等。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治头晕;夏天泡脚,畅气祛湿散热防暑;秋天泡脚,清肠宣肺防感冒;冬天泡脚蓄阳平阴,丹田暖和除内寒。
分享几个泡脚的窍门:
-
在热水中放入红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和心包经,有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功效),可疏通经络中的淤血,放松并缓解血管壁的压力和紧张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使脏器及其各组织得到了营养,改变了疾病状态。
-
在热水中放点食盐,可以消除疲劳,除脚气,轻身,防足肿等。
-
脾胃虚的人,用生姜、陈皮、吴茱萸泡脚,可暖脾胃,祛湿邪。
-
痛经可用赤芍、丹参、当归泡脚,痛经一般是体寒或气滞血瘀引起,赤芍除阴气、化淤血祛腹痛、通顺血脉;丹参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风湿骨痛、怕冷怕凉,可用干姜泡脚,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
-
脾肾虚弱所致的糖尿病,用黄芪10g、透骨草15g、伸筋草10g、地骨皮30g,花椒10g煮水泡脚。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地骨皮可清虚热,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
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来看,有益必有忌。再来说说泡脚的四个忌讳:
1、忌刚吃饭或空腹后泡脚。应饭后半小时后和晚上睡觉前最宜。
2、忌水温过高。应45度左右为好。
3、忌时间过长。应20分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4、忌自作主张,乱放中药。
特别提示:
-
在经期或妊娠期妇女,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不可过多泡脚,更不可放入活血化瘀药泡脚。
-
如果泡脚时,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说明肾阳不足,经络不畅,寒气较大。如上身发热,下半身不出汗则说明阴阳不通,上下不交,阳气不能下达于下的缘故。
秦鸿亮老师简介
黄帝内经养生专家,太极医学疑难病康复医疗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直肠癌专家研究小组成员,新易国际医学健康顾问。
新易读经汇于2014.12.15正式成立,每天一位国学老师,带来最纯粹的国学交流学习平台,名师分享,学友互动,欢迎广大多学爱好者体验最系统、最全面、最正统的国学交流体验。
新易读经汇,真正能学到智慧的国学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