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字】新春聊聊“红红火火”

文/宫春涛
引导带入: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字,它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它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它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应用,它也是兵法里的一计妙招。当旅者在野外升起熊熊篝火,也就意味着可以获得到熟的食物;当一位艺人因为一部电影而走红,我们称之为“火”了;当一个品牌说:“怕上火就喝我”。没错,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火”字。
源起进化:
“火”字甲骨文字形与“山”相似,像地面上的三股腾腾热焰。注意,中国古人认为的“三”代表多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苇编三绝”、“粮不三载”都表示多。“火”的造字本义是指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焰。有的甲骨文简化了两侧的焰苗,字形与篆文的“山”相似。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省去地面,将甲骨文连在一起的三股焰苗分离,将主焰两边的焰苗简化成撇和捺,至此,“火”的字形与“山”的字形才明显区别开来。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在上下结构的汉字中作偏旁时,“火”被写成四点底“灬”,我们经常称之为四点水,以为它是水,其实,大多汉字下的四点都为“火”的意思。
《说文》说:“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屬皆从火。”火,可以烧毁一切的东西。五行之中,火代表南方属性,火光熊熊气势向上。字形像火的形象。所有与火相关的字,都采用“火”作偏旁。
人类文明的出现,和几种事物有关。如“文字”的出现,“火”的应用与直立行走。火是文明的象征。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刚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所以《说文》里才说“火,燬也”。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传说在一万年前,燧人氏在燧明国(今河南商丘)发明了钻木取火,开启了华夏文明的起源。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是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中的一行。“木火土金水”是自然界物质的五种能量属性。“火曰炎上”火舌方向向上,代表能量向上升腾,外实内虚的状态。宇宙中的能量体恒星就是一直在燃烧的火球。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也是一团活火,“有火则生、无火则死”、“人死如灯灭”,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火”也代表着心脏。我们常常听说一个词:上火,其实就是说人的内火旺盛,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一般来讲,“火”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而常见的上火症状则有“心火”和“肝火”。所以,有个品牌就深深地了解了中国人上火的常见病。
《易·说卦》里说:“离为火”。离是什么呢?就是八卦当中的一卦,离卦。离卦的卦象是外实而内虚。大家想想,什么东西是外实而内虚的?外面热的,而中间温度却不高?没错,就是“火”。
火也代表着光明,比如一个旅人,迷了路,天也黑了下来,力量耗尽,在接近绝望的边缘,突然见到远处有一处灯火,是不是立刻就振奋起来,三步并做两步到达目的地了?所以“文字”、“文明”、“文化”都属于离卦,都是火的状态,看似虚无缥缈,但却有着指引光明的作用。
新易国际国学团队资深兵学讲师。在许文胜教授带领下,首创以兵家理论体系为指导的营销策略模型,将孙子兵法的智慧结晶成功运用到企业实践管理当中,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西南财大、人大、交大等知名学府、中铁集团、中石油公司、美国安利公司、福田汽车等大型企业提供高管培训,同时兼任多家企业管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