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小的信任

现在有一个词特别的火,就是“微信”,可以说无人不“微信”。微信,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信息,微小的信任。通过“微信”的流行,其实可以映射出我们当今之社会,“信任”已经是非常奇缺了,人与人之间只是存在微小的信任,应该说“微信”是一种信任危机的产物。这与古人造“信”字的本意大相径庭。
信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为人言,左边为人,右边为言。
信,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个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右边是一个舌头在从口腔里伸出鼓动的形象。
《说文解字》说:信,诚也。从人从言。
古语云:“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做到真实无妄、诚实无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可见,古人把“诚信”奉为天道,认为这是宇宙的法则。而人要想生存的好,就必须顺应天道,做到诚信。一个人,如果失信于人,轻者失身,重者失国。
大约在3000年前,当时的国君是周幽王,他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诚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如何能做到诚信呢?
老子在《道德经》说:“轻诺必寡信”。即一个人如果轻易的承诺,其结果往往是无法兑现,最终失信于人。
这里老子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1.承诺前要多想困难;
2.做不到就要勇于说“不”;
3.一旦承诺,就要全力以赴。
“信”这个字,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个人要想了解别人,就要与人交流,就要通过信息的传递。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就要讲信用。做人要诚信,一个人要有信仰等等。在当今的社会,可以说谁也离不开这个字。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信字,将寸步难行。
道学专家,新易国学团队资深讲师。在许文胜教授带领下,首创以道家理论体系为指导的领导系统模型,将道家无为思想成功运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当中,完成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完美结合,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
主讲《道家领导力之道》,常年授课于清华、人大、北大、川大、浙大、西南财大、复旦、辽宁大学等知名学府。以其渊博的知识、高尚的素养、极具亲和力的授课风格,赢得学员和听众的广泛认可。同时也为数十家公司进行咨询和内训活动,被誉为“企业文化的大脑、团队凝聚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