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煮酒君
煮酒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0
  • 关注人气:2,9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煮酒君:为何日本和尚能娶妻、食肉

(2016-09-30 00:41:03)
标签:

杂谈

文/煮酒君

“和尚”这个词,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至道无难,唯嫌捡择”,这佛家之言,含义深邃,涵盖了极大的仁心和智慧。而这里面也多少涵盖了和尚在人前的形象:端庄、肃穆,智珠在握。中国和尚形象大抵如此,但在日本却截然不同,我们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那岛上的和尚念起经来,可是要轻松了不少。

http://p1.pstatp.com/large/e910000b424ca1491b2

中国民众对于和尚这个“职业”,少有人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至少我等俗物是受不得那些繁杂的清规戒律的。当然了,就算不谈“八戒”,只是把头发剃光,在头顶烧上戒疤,恐怕也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日本僧人对清规戒律要求极少,大和民族的佛教文化虽与中国佛教出于同源,二者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日本的“佛”,经过其独特的文化熏染,已经被异化,相较于传统而言,颇为另类。

中国对于和尚一事有着详细解说的文献,依笔者愚见,当推《西游记》为首。先看三个弟子:悟空、悟能、悟净,这是对于一个和尚于心性上的要求;又有(猪)八戒、(孙)行者,这是对和尚在修身上的要求。再看取经人:唐玄奘是四人中最没有实际本领的人,但庄严肃穆、德行修持、佛学精深,为四人之首,所以他是师傅,取经之路以他为主。

这就是对于一个德高望重的和尚的描述,四人当中只有唐僧是为正宗的佛门弟子,其余三人最终修行的目标,作者吴承恩对于他们修心、修身上的要求,不过是指出个方向而已,漫漫取经路,其实是悟空三人的修行之路。吴老先生写《西游记》虽然故事性极强,也极力渲染悟空三人神通广大,却并不承认他们是和尚,悟空随唐长老出道的第一战,斩灭六个酱油“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便是明证,这些都算是悟空与俗世的牵绊,斩的是七情六欲,一棒子打断,仅仅是踏上修行之路而已。

http://p3.pstatp.com/large/e4b00044045c7b896e4

斩去七情六欲是中国僧人首先要做的事情,但日本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多是如《水浒传》中描述的花和尚鲁智深一样,吃肉喝酒,无所忌讳。不仅口腹之欲,就算是“淫”戒,对日本僧人来讲,也不算是问题。在这一点上,著名的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不要误会,村上春树并不是和尚……他爸爸是。“淫”戒尚可破,肉当然只能算是小菜。

据说在日本除了唐招提寺和临济宗主持级别僧人之外的日本僧人,是百无禁忌的——唐招提寺和临济宗承自鉴真和尚。鉴真是唐朝僧人,既然到日本传播文化,自然秉持着中原的传统,不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鉴真传下来的佛寺也难免入乡随俗。日本的僧侣怎么会“乱”成这样?这要从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的律令制国家讲起。

日本其实与中国有着类似的“僧尼令”,用以规范僧侣们的行为。一般来说,僧人是免于税收的。政府为了保证税收,往往会禁止私度,成为僧人,需要获得国家的认可,过程繁琐。因为免税一项,成为僧人变得颇为诱人,日本僧人由是而激增。和尚队伍因为这部分“逃税”的“生力军”的加入,成分变得极其复杂,公元8世纪,日本甚至有着“僧尼半天下”之说。让全国一半的人口守着僧人的清规戒律岂非是个笑话?于是明治政府于1872年公开颁布了《肉食妻带解禁令》,宣布大伙爱吃吃,爱喝喝——庄重肃穆的僧人清规自持,终于被庞大的草民军团“攻陷”。

http://p3.pstatp.com/large/e5000054774c3961d2d

“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日本普通僧人的写实的生活。日本寺庙可以经营墓地,他们一块地卖出去往往价值不菲,兼做法事、修缮墓地、出售法名等工作,往往可以获取不少身家——就算真的走投无路,化缘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毕竟僧人嘛,只要往人流之中一站,自然不会被饿死。在日本,一个僧人如果做到要饿死的份儿上,那实在是失败至极,一般的僧人都是非常富有的,甚至不少的日本女孩希望嫁给僧人,可见其殷实。

江湖,是在江湖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江湖,这些人下面的那一层,其实并不能参与到其中去,只是在隔岸观火。在这里,地位较低的僧人与下层人士处于相同的处境,说他们隔岸观火有失偏颇,但却是不争的事实——主持僧人下面的“小弟”全都被同化,只留下几个高级僧人维护传统,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http://p3.pstatp.com/large/e910000b60ad2419869

中国自古以来,百姓只要出家,并获得人们或官府的认可,就相当于捧上了个铁饭碗。僧人们虽然过得清贫些,日子也是无趣,但相较于世间流离失所的百姓而言,处境还是要好了很多,毕竟他们撞钟、念经的时候不必为了生存资料而发愁;而在日本,一个和尚出世也入世,戴着和尚的帽子,念着和尚的经,却也要处理世俗的事务,为了生存而“战”,虽然较方正严谨的传统和尚要多了很多消遣和人生乐趣,活得却也不见得多么滋润。

这二者之间,孰优孰劣,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除去当事人之外,外人难以品评,不过我们却可籍此看到大和这个民族的独到之处。我们撇开近代的屈辱历史来看这个民族,它在某些层面将一些顽固的旧俗打破,以整个民族之力攻破了僧人修身的桎梏,虽然不见得利大于弊,却是其极强的包容能力的展现。

突破当然不只是体现在僧人的形制,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融合、演化的影子。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玩的匈奴人,因为不懂得变通,在东方一战,被汉武帝击败,转而将马刀对准了西方世界,终止步于罗马,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而大和民族不同,他们习惯以包容的眼光看世界,用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来学习世界,他们以一个土地、自然资源匮乏的弹丸之国成长到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其民族生命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这其中,“走自己的路”至关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