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煮酒君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之作,作者罗贯中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形象,如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周瑜的妒等等。这场群英荟萃的角逐中,关公的义是较为成功的形象之一。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性的文学作品,通过虚构、嫁接等手段对历史事件进行处理,以达到丰满人物形象的效果,才能使故事具有文学性,这一点我们可以依据《三国志》在故事中找到大量的佐证。
当然,《三国演义》自然也是要忠于历史的大背景的,不能完全虚构。如演义之中出现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又如三国的历史进程,就算文中一直有着“拥刘反曹”的感情倾向,最终的结果还是魏晋取得天下。

那得到后世景仰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关公,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中记载的“关先生”的生平: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三国志》中对关羽的记载,从“字云长”到“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只有千余字,主要记述的,是他随刘备起义,与曹操、诸葛亮的相处及刮骨疗毒四件事情。陈寿笔下的关公,虽然也是威猛过人、义字当头,却远不如吴贯中笔下的刚猛、虚幻。清朝学者章学诚评价《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就是这三分虚构,成就了一个顶天立地、“感动中国”的关二爷。
罗贯中对三个政权的感情倾向不同,自然在笔墨之上有所表现。蜀汉集团是《三国演义》的重点歌颂对象,字里行间有着大量的笔墨,来塑造蜀汉的正面形象,所以刘、关、张及诸葛亮等人,都是重点塑造的人物,而这里面,又尤以关羽为最,现在我们来具体的看看,罗老夫子在哪些地方对真实的的关公进行了拔高。
对一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塑造,无外乎外在和内在,外在表现在相貌、穿着、兵器、坐骑、随从、子嗣、称呼等等方面,内在则集中表现在性格上。
相貌是人的门面,第一印象在人际关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按照史书的惯用套路,只要是英雄人物,其外形多半高大魁伟,仪表堂堂,关羽被后人尊为“武圣”,自然更是如此。《三国志》中记载关羽的面容,仅“美须髯”三字,而罗贯中并不满足于此,“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样的关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就要丰满了很多,就连后世供奉的关公像,也多半是按照这个标准来造型的。
穿着对一个武将的形象也是很重要的,《三国演义》就以绿色为基调,为关公做了几件战袍,如“鹦鹉战袍飞蛱蝶”、“绿袍金铠”等,不过这些东西纯属信口胡诌,并无史料依据,但经典绿袍也成了关公的标志之一。
http://p3.pstatp.com/large/c120005724782af838d
说到兵器,当属“青龙偃月刀”,这刀几乎算是关公的专利,当然,照旧例,这也不是关公的东西。“青龙偃月刀”约出现于南宋时期,又名“冷艳锯”,据传重达八十二斤。在作者看来,人们常用的佩刀已经不能与关公的身份相配,于是大胆的把后来才出现的东西强加于关公之身,用以衬托其勇猛,令人拍案叫绝。
至于《三国演义》中关公的随从者,如周仓,虽然在演义中与关公形影不离,但在《三国志》中却遍寻不着,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周仓这个人,我们无法考证,但罗老先生的“任性”可见一斑。章学诚《章氏遗书外编》卷三《丙辰札记》引《山西通志》说:“周将军仓,平陆人,初为张宝将,后遇关公于卧牛山,遂相从,于樊城之役,生擒庞德,后守麦城死之。” 后代学者已经将周仓的存在与否混淆,由此可见《三国演义》宏大、深远的影响力。

关羽被作者塑造成了一个威猛彪悍的大将,而对他的内在,罗老先生就更下了很多的功夫,不过这些都需要具体的事迹来表现,所以有了很多的张冠李戴之举,如关羽为曹操生擒,在演义中变成了“关公约三事”,有条件的投降,避免了关羽的失败的责任,如在曹营时“斩颜良、诛文丑”,又如虚构出“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都是为了体现他的义、勇。
《三国演义》将关羽塑造成“义绝”的形象,虚构的还有关公义释曹操、义释黄忠等,这在正史之上是没有记载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有没有从华容道退走难以考证,而黄忠更是自愿投降刘备。在演义中,关公对蜀汉的存亡也是至关重要的,关羽死后,蜀汉形势便急转直下,虽有孔明等人勉力支撑,终究还是倒在魏晋手里。
罗贯中通过这些故事的描写,将关羽的“义”写得甚至有些顽固,“义”甚至高于了国家利益,这当然是不现实的,不过这样来写,更是将这“义”字推向顶峰,也将关公的人格魅力深化了许多。
其实对于关公的形象的神化,罗贯中并不是第一位,隋唐时期,便已经有了关公显圣的传说,甚至还有《关帝全书》记载着不少关帝显圣之事。演义中对此有借鉴,读者们与所知的神话相互印证,便得到了更广泛有力的传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