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晚9点后吃饭,心血管病风险增三成

(2024-01-06 14:40:32)
标签: 

心脏病

 

脑卒中

 

脑梗塞

 

心肌梗塞

 

健康

分类: 心血管病

《自然通讯》近期发文称,当代不少人喜欢在晚9点甚至更晚才吃饭,这种习惯可促进动脉硬化、肥胖和血脂异常等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

课题组跟踪了10.3万中年人共7年时间,将他们的进餐时间与心血管健康进行对比。年轻、单身、受教育程度高、收入低的人普遍吃饭时间较晚;这些晚吃饭的人饮酒及醉酒更多,经常熬夜。

随访期间共诊断近2000例心脑血管病发病,最常见的是脑卒中、冠心病。晚上9点以后吃饭的人发病风险较8点前吃的人高13%,特别是8点和9点间的“拐点”相差28%,每延迟一小时,发病风险增加8%;相反,早吃饭,让晚餐与下一餐相隔时间每增加一小时,脑血管病风险下降7%。

吃饭时间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

动物实验显示,早餐推迟4小时可使体重、脂肪量、肝脏脂肪沉积明显增加;而人类在晚餐推迟时,可出现葡萄糖调节和胰岛素敏感性异常,血脂以及体重增加超过正常限度。推测晚间体内褪黑素处于高峰时段,可使餐后血糖长期处于高位。

由此可见,不仅是吃什么,时间也是营养的重要一部分,良好的进餐时间,有助于促进理想的心脏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