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门诊一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接诊一位76岁的李爹爹,因上腹不适要求做胃镜。接诊主任给病人做了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结果发现心电图III导联出现异常Q波,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正常。主任担心心肌梗塞,不能耐受手术,建议去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院长知道此事后,认为III导联出现异常Q波,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正常,属于生理性Q波,不影响胃镜检查。孰是孰非,作者认为只不过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罢了。下面看看III导联异常Q波的意义,或许有答案!
心电图肢体导联是什么
心电图的肢体导联是指将电极放置于人体的左、右上肢以及左下肢,并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称为肢体导联。
心电图肢体导联包括标准肢体导联、以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肢体导联的电极放置于右臂、左臂以及左腿处,从而可以反应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其中标准肢体导联导联反映左上肢与右上肢之间的电位差;导联反映右上肢与左下肢之间的电位差;导联则反映左上肢与左下肢之间的电位差。心电图导联可以最终在心电图机上形成波形,即心电图。
导联Q波的意义
心电图Q波是指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qrs波群出现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之为Q波。
异常Q波是心电图检查中常见的诊断,心电图结果显示异常的Q波是指的Q波的时间大于0.04秒,Q波的深度大于同一导联R波的1/4,或者不应该出现Q波的导联产生了Q波,均可称为异常Q波。心电图检查发现异常Q波,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可能陈旧性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等原因引起的。
1.生理因素:通常情况下,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略呈垂位,但体型肥胖的人心脏可能呈横位或者近似横位,在心电图上可能出现异常Q波。
2.病理性Q波
形成机制:心肌坏死;心肌纤维化重构;心肌缺血心肌顿抑所致(一过性),即心肌损伤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形成静电止,心肌功能丧失等。
1.陈旧性心肌梗死:随着心肌梗死的发展,心电图会有不同的表现,当坏死范围较大时,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就有可能出现异常Q波,并且恢复后也可能持续存在。
2.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室间隔增厚,导致起始向量变化,投影到左胸导联时可能出现异常Q波,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异常Q波可能消失。
3.微心肌梗死,属于轻度心肌梗死,也见于导管术后的小斑块脱落引起(结合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判断)。
4.预激综合征(WPW):由于激动通过附加束提早传至心室某部,使该部心室肌预先除极所引起。此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
预激波位于左室后底部时,可产生向右前的起始向量,在I、aVL导联出现非梗死型Q波,貌似高侧壁心梗;
预激波位于右室前外侧时,可产生向后左的起始向量,在V1甚至V2、V3导联出现非梗死型Q波,貌似前间壁心梗;
预激波位于左上部时,在、、aVF导联出现非梗死型Q波,貌似膈面心梗。
由于预激波容易出现挫折,因此更容易被误认为心肌损害。
5.先天性心脏病:由于遗传、物理因素、妊娠期感染等原因导致心脏发育不全,导致心脏出现畸形,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可能会出现异常Q波。
6.心外因素:肺栓塞、肺气肿、心脏外伤、高儿茶酚胺血症、急性渗出性心包炎、急性胰腺炎、高钾血症、出血性肠炎和休克等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异常的Q波。根据临床表现等通常很容易与心梗相鉴别。
总之,有很多生理和病理因素可引起异常Q波,一旦心电图显示异常Q波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仅凭心电图三导联q波异常这一数据无法判断病因,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并遵医嘱规范治疗。患者不应盲目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