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人活着就需要能量。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60%以上来自糖。在所有的营养素中,糖补充能量是最快、最容易的。
糖在营养学上的名字叫碳水化合物,来源于我们吃进去的食物。
当你刚吃完饭,吃下去的食物,经过胃的研磨和肠道吸收,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糖,从小肠绒毛吸收进入了血液,形成了血糖。糖的特点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也就是说,正常人的血糖,是不应该在血里存在太久的,它们要去该去的地方。
一般说来,血糖有三个去向:
一是进入细胞,转化为细胞的能量,称为分解代谢;
二是一部分存在血里面,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这时血糖值会高一些,但正常人的血糖值不超过7;
三是多余的糖,通过肝脏等器官,转化成糖原(脂肪)储存起来,这个过程又称为合成代谢。多余的糖转化成了糖原,血糖就不会很高了。
进入细胞内的糖,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能量,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这种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我们的植物神经很奇妙,它知道能量分配的重要性,精于计划。比如我们一般4~5小时吃一顿饭,它就掌握着在这个时间内把糖消耗完。
饭后一小时,血糖达到最高值。这时,细胞上的门卫(受体),就会遵照胰岛素传达的指令,打开细胞大门,让血糖进去。全身需要营养的细胞,每个都吸收进去一些,在饭后两小时左右,大部分血糖都进入了细胞。如果还有多余的糖,植物神经就命令肝脏等器官,把这部分糖转化为糖原(脂肪)储存起来,以保证饭后两小时的血糖,维持在7.8以下。一个正常人,从吃第一口饭算起,两小时内要完成这个调节。如果在餐后两小时,你的血糖还高于7.8,就说明你的肝脏调节血糖的功能有问题,最好去医院查一下原因了。
餐后两小时后,随着细胞对糖的吸收利用,血糖值继续下降。到了4~5个小时后,植物神经就会给你发出饿了的信号,提醒你该进餐补充营养了。如果你拒不进食,血糖降到接近
4 时,植物神经将启动两项保护措施:
一是通过胰高血糖素,命令肝脏调动储存的肝糖原(脂肪),将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同时利用肾上腺素激活A激酶,促进肌糖原分解。将肝糖原、肌糖原分解的糖全部释放到血里,达到升高血糖、防止因低血糖带来生命危险的目的。
二是命令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让胰高血糖素传达指令,命令胳膊、腿等不太重要的器官关闭细胞大门,丢车保帅,优先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营养需求。
如果过了六个小时,你还没有进餐,这时测出的就是空腹血糖了。在植物神经调节下,没有代谢疾病的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该在4~6之间。
一个代谢正常的人,吸收进血里的糖,不管是在细胞里存起来,还是消耗掉,或者通过肝脏转化成脂肪,都要在二小时左右完成。所以,餐后两小时和六小时(空腹)血糖值,是两个重要的血糖指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