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船游涅瓦河

标签:
随笔 |
涅瓦河是圣彼得堡的母亲河。清澈的河水流过市区,一直流向辽阔的波罗的海。
五点半的圣彼得堡,还沒有黄昏的迹象。蓝天白云,涅瓦河波光闪烁。船开行后,我们都走上了后甲板。凉风习习中,看涅瓦河两岸铺展开去的百年建筑,想着发生在那些建筑里的历史故事,犹如进入了圣彼得堡的历史长河。已经有300多年建城史的圣彼得堡,展现着自已的光荣和沧桑。
那座白绿相间的宏大建筑就是冬宫,这个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当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发起了对冬宫的进攻,推翻了沙皇统治。其实,当年打的是空炮,对冬宫的建筑丝毫未损。这座曾经的皇宫已经成了一座国家的博物馆,收藏了270多万件艺术珍品,其中仅绘画和雕塑作品就各超过1万件。这座宫殿般的博物馆成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我们的游船没有经过曾经打响革命炮声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停泊的河段,俄罗斯人淡化了这一段历史。
http://s4/mw690/002PAYSNgy6MZiS1gAj63&690
远远的,可以看见金黄色的直插云天的一座塔状尖顶,那是著名的圣彼得保罗大教堂,它和毗邻的保罗要塞一起,是圣彼得堡的标志性建筑。大教堂内有9位皇帝安葬于此。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一家,在十月革命被处死80年后,全家迁葬于此。而要塞的监狱里,曾经关押过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名人。据说,在圣彼得堡的任何一个高处,都可见到这个大教堂的尖顶,而在宽阔的涅瓦河上,远视它,会产生遙望历史深处的幽古之情。
在游船驶过列宾艺术学院时,我有点欣喜。这座临河的淡黄色的大厦,让我专注良久。列宾是我喜爱的俄罗斯油画家,在我迁杭入住于古巷老屋时,在西湖边的一家书画社,买了列宾的一幅油画复制品挂于老屋土墙。画中白桦林蓊郁的绿色占据了大半个画面,树林前的长椅上,坐着穿白色连衣裙的姑娘。春天的白桦林和年轻的姑娘,给幽暗的老屋平添了青春的气息。30多年过去了,老屋已拆,画也已毁,但老屋里的青春气息,至今仍然留存在我的心里。他的画陪伴着我很长的一段生命旅程,这幅画与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一起,使我产生出浓浓的俄罗斯情结。我在船上向列宾表达心中的敬意。后来几天,在圣彼得堡的街上,想到书画店寻找这幅画,却始终没有找到。
船再往前,便是涅瓦河的入海口,这里河面更加宽阔,两岸有繁忙的码头,也有造船厂高矗的吊架。船在这里返回。而船舱里,一场联欢刚刚开始。
http://s3/mw690/002PAYSNgy6MZiXD8J482&690
能歌善舞的俄罗斯男女青年,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一边轻快地舞蹈,一边唱起了中国游客耳熟能详的原苏联歌曲。当《红梅花儿开》、《山楂树》那优美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很多人拍着节奏哼唱着。我们高兴地打开了香槟酒,品尝盖着鱼仔酱的点心,与认识与不认识的游客干杯,庆贺在涅瓦河上的相逢。一名俄罗斯男歌手唱起了《三套车》,沉郁而辽远。这首歌,总会让我想起十二月党人流放西伯利亚的艰辛。尽管歌词并不是写的十二月党人,但是那一片冰河雪原,在悲凉的曲调里,令人会感受十二月党人经历的苦难,感受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在去西伯利亚寻找丈夫遭遇的寒风苦雪。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俄罗斯青年。这时,我们的游船正好经过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中央是一座二百多年前为纪念彼得大帝建造的“青铜骑士”雕象。从船舱的大玻璃窗看去,有青年男女正在广场上拍婚纱照。他们选择这里拍婚纱照,一定是希望自已的爱情,象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一样忠贞不渝。
http://s10/mw690/002PAYSNgy6MZjADF0Zc9&690
涅瓦河上有几百座桥梁,再穿过一座百年古桥,我们就靠岸了。这时,圣彼得堡的黄昏正在降临,熣灿的霞光铺展在微波起伏的河面上,船尾,旗杆上的俄罗斯国旗在夕阳照耀下,迎着九月的秋风,飒飒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