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八年级第二轮集体备课活动之课题研究

标签:
备课 |
分类: 语文组活动记录 |
初中语文试题研究之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背景〕
八年级在10月份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月考,在课外阅读答题方面,学生的得分率偏低,很多学生反映:看不懂文章,题目不知道从何入手,导致答非所问。
文章:张晓风--散文--《六桥——苏东坡写得最长最美的一句诗》
〔溯源〕
1.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畏难情绪,对散文有与生俱来的紧张、害怕情绪。
2.考场上,时间比较紧张,学生阅读文本所花时间不够。
3.学生缺少解析题目、寻找答题切入点的能力。
〔研究〕
一.试题方向
1.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更侧重偏向于学生的阅读体验,并能将这种体验,用清晰的语言和条理,表达出来。
2.试题不再仅仅是考察学生掌握的固定的答题模式,题型灵活多变。
3.试题注重学生的读题能力、分解题干和整合答题的综合能力。
4.文章体裁由前几年的记叙、议论、说明为主,转向以散文为主,更侧重考察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主旨的把握。
二.答题方向
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方法:圈关键词,画关键句。
第8题解题思路:找到关键句“体现人类的隐情密意”和“不作经济利益的打算,只用来种桃花和杨柳”。
掌握题型,规律作答。
方法:解析题干,逐项答题。
第9题解题思路:
明确题型——赏析题。
明确步骤:找赏析点+结合句子内容+分析特点+品味情感。
结合题干:
“陌生化语言”——新奇的表述方式
“古典美语言”——文言字词、成语、对仗句式、意境。
紧抓题眼,机智答题。
方法:肯定作者,按点分析。
第10题答题思路:
作者张晓风的语言风格,肯定是大家风范,句子不会笨。
题目要求从“句式”和“涵义”两方面入手答题,紧紧围绕这两方面去回答。
〔策略〕
课下:
1.积攒阅读量、提升写作质量。
2.加大练习的强度和精炼度。
课中:
1.问题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感,鼓励全员学生参与。
2.引导学生对各种类型的答题模式,进行总结、概括。
考中:
1.认真审题,分解题目的要点,明确答题方向。
2.结合具体内容,加入主旨情感,要言之有物、答之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