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原来教高三数学可以如此轻松
(2012-01-04 12:50:00)
标签:
转载 |
分类: 生本教育 |
原来教高三数学可以如此轻松
——生本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高三数学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广东广州增城港侨中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小朋友在饭桌前不好好吃饭,父母亲担心小宝宝吃不饱饭会影响身体发育,于是,有的父母亲便端着饭碗,追着、哄着甚至逼着小宝宝吃饭,时间长了,这样的小朋友大多不怎么好好吃饭,身体素质也不怎么好。与之相反,有的父母或者是因为工作忙,又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很少喂小朋友吃饭,而是让他自由自在的吃饭,我们发现这样的小朋友很会吃饭,而且长得虎头虎脑的,特别可爱。
人是爱吃饭的,肚子饿了自然会找食物吃,这是人的本能,是大自然规定的。担心小朋友不爱吃饭,不会吃饭完全是多余的,追着、哄着甚至逼着小宝宝吃饭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这种爱的方式小朋友并不领情。联想到教育的现状,我们不正做着追着、哄着、逼着学生学习的事吗?学生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喜欢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学生好的教学方式。
笔者从事高三数学教学十余载。一提起教高三数学没有人不说累的,这么多年来,我感觉一直是在辛辛苦苦的教学工作中渡过的。曾经梦想过有那么一天,教师轻轻松松的教,学生快快乐乐的学,最后高考又能取得优异成绩就好了。
现在,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做到了。不用写教案,不用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讲解,不用课后不厌其烦的辅导,不用日复一日地批改堆成小山似的作业和怎么也改不完的试卷,不用精心筹划如何上好讲评课,不用搜肠刮肚地思考如何组织“回炉”练习。也就是说,不用费心费力的亲力亲为的做好“备、教、辅、改、考、评、练”各环节的教学工作,最后高考依然能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我所带班的平均分超过年级平均分24分,增城市的前10名除第6名外都出自我所教的班级;如果说我在广州市A类学校取得好的成绩不足以说明问题,我把我的做法介绍给我朋友 乔长春老师,这位在三类学校工作的高中数学教师在2011年高考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增城市4位并列第一名的学生中,他所教学生就占了2位,而且第七名、第十六名也出自他所带班级,也就是说,在增城市的高考数学前二十名中,他的学生就占了4名,其中两个第一。乔老师一个班的均分也排全市的前列。成绩是乔老师的,但是,我的思想和方法的帮助也是有作用的。无独有偶,我用这种方法指导初一的一个数学教师开展教学,一年后期末考试的数学平均分超年级平均分18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不禁感慨:原来教高三数学可以如此轻松。
各位同行不禁要问:可以如此轻松、幸福、快乐的从事高三数学工作,你是如何操作的呢?源于什么?
我想,这一切都缘于与郭思乐教授结缘,缘于对生本教育理论的反复研读与实践反思,缘于我对以前多年的教学方式的批判与创新。
2006年,在郭思乐教授承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初次接触到生本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思想使我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生本教育正是我多年来苦苦追寻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传统的高三数学复习课,一般采用的是根据执教者对课程标准与考纲的理解和经验,对复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罗列整理,例题讲解,变式巩固,归纳小结的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反复讲解,学生重复训练,学校频繁检测是高三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也有老师的启发、引导,但课堂上基本上是采用“老师—→学生”这一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主动探究,自觉发展不够;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即时反馈性往往不强,因此课堂教学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上课都明白,课后犯迷糊”的局面,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乃至放弃数学学习。这种模式之所以长期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知识系统性强,能突出复习的重点和便于操作等特点,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事实上,整个教学过程严格控制在教师手中,教师处于强势的主导地位,上课讲什么,学生做什么,甚至包括学生该如何思考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教师能真正做到关注全体学生吗?学生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个性张扬和自由发展吗?不客气的说,这种教育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谈起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
而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该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郭思乐教授指出:“教育者站在这批天赋高质的孩子们旁边,为他们好学而设计——主要依靠他们自己学,最大限度依托大自然所赐给他们的禀赋来为他们服务,就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活动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正是基于对传统的师本教育的批判,我毅然选择了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三数学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构建运作高效的和谐的班级组织机构,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管理顺利实施。一个城市分成区、街道、居委会,当然还要有政府、人大、法院、检察院等机构,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一个城市。我的班级结构类似于城市结构,把一个班纵向的分成两个大组,一个大组又分成两个中组,一个中组再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设大组长、中组长和小组长;同时横向的在班级里成立了立法小组、执法小组、评价小组和检察小组,对学习小组实施“捆绑”评价,建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班级文化,在小组、中组和大组间展开学习竞争,让教育教学的各环节的工作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作业批改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作业中的错误必须改出来,要当面辅导,同时要出“姊妹题”让同学订正,并且要跟踪订正的情况。实验初期,教师改大组长的作业,大组长改中组长的作业,中组长改小组长的作业,小组长改组员的作业;条件成熟后也可以组与组之间交叉改作业。优生改作业可以从别人好的解法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可以与不同解法的同学进行探讨甚至争论,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以错误的解法引以为戒。基础差的学生改作业有困难,但是,可以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作业批改,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训练过程。如果作业批改达到以上要求,班级学生的成绩想不好都难。可是,即使教师有三头六臂,能做到不睡觉,不吃饭的去改作业,也没有时间和学生面批面改呀!而让学生改学生的作业,就完全可以达到改作业的四层次要求。
课外辅导时学生问我问题,我一般用三句话反问学生:该题会不会背?和小组同学交流没有?把问题交给大组长和中组长探讨没有?事实上我而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问同学们自主思考没有、合作交流没有、讨论探究没有,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思维品质,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教学生,使教者更优秀,可谓“一箭多雕”。如果一道题目集全班之力无法完成,说明该题超出了现阶段我们班同学的能力和水平,我认为它是我们班现阶段的“废题”,切不可讲解,倘若把该题作为例题在班级进行讲解,无异于“拔苗助长”。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了,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再把该题放出了,也许就“水到渠成”了。早开的玫瑰与晚开的玫瑰一样香,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我曾经指导一位数学教师出单元测试题:让全班每个小组出一套测试题,然后,教师把12个小组出的测试题组合成一套试卷,不要增加一道题,也不要更改一个数据,小组出的题目被采用要给予奖励。这位教师质疑我:“学生不都考满分吗?这样的测试有什么意义?”我反问:“难道你不需要这样的满分吗?”这位教师一愣神,顿悟了。因为小组出的题目被采用能得到适当的奖励,这些题目一般质量比较高,学生要考满分需要把12套试卷上的题都会做。如此检测,学生考前复习热情空前,学生学得不仅主动而且生动。
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先学后教,就要布置前置作业。高三数学大多是复习课,我的前置作业通常是一个表格,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有四个栏目:1、三基梳理: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梳理;2、我的例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例举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三道题目;3、我的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训练;4、我的体会: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感悟。完成好前置作业,同学们通过先学有了共同基础,上课时小组同学就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小组长的安排下,组员互帮互学,力争把问题在小组里解决,梳理好三基,选好例题,准备把小组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展示;班级展示时,鼓励各小组提出问题,互相质疑,进而解答问题。这样上课时,三基是学生自己整理的,例题是学生自己出的也是学生自己讲解的,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发表见解,帮助其他学生解答疑难,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数学思想和方法。注意!教师仅仅是帮助而已,切不可代替学生学习,这样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的第一缕阳光是学生自己的。唯有如此,学生才是真正地在学数学,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大自然赋予生命的本能学好数学。这,才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真谛。
以上“备、教、辅、改、考、评”的各项工作主要依靠学生完成,这也正是对生本教育提出的“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核心理念的实践诠释。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被这样一种现象所困扰:(教师)讲了不一定懂了,懂了不一定会了,会了不一定对了,对了不一定全了,全了不一定得(分)了。教师讲授了一个问题,离学生对这个问题融会贯通还有很长的距离。一道数学题即使学生做了满分也不能说他把问题完全搞清楚了,学生对所学问题真正通透的标准是学生能把问题讲述清楚,使听众明白。陶行知先生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格外明白了。
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用数字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有巨大的差异。听讲、阅读、视听结合、示范这四种的学习方式两周后学习的内容保存率分别为5%、10%、20%、30%,而小组讨论、做中学、 向他人教授即教别人这三种学习方式两周后学习的内容保存率分别为50%、75%和90%。美国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 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是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事实上,生本教育恰好采用的大多是后三种方式。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对教别人的重要意义有精彩的阐述,他认为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所学到的知识才能终身不忘;甚至还说,如果没有人可教,不妨出钱雇几个人来教。可见,向他人教授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乐学、善学进而乐教、善教的品学兼优者,让学生的潜能能发挥到极致,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施者就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讲课,辅导,改作业,出试卷,让学生自主管理,把学生当教师来培养,这样学生自然就能真正“学会学习”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督促、团结友爱、互帮互学,不正是人间的真善美吗?自主管理过程中,学生自己立法、守法、执法,这种对法律的敬畏,不正是法制社会所必需的公民意识吗?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在组长安排下相互合作,不只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和领袖才能吗?所以我说生本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师的轻松,学生考试成绩的辉煌只是生本教育的副产品呢。
回到文章的开头,小朋友自己能吃饭,会吃饭,就能长得虎头虎脑的,父母亲不必追着、哄着甚至逼着喂小朋友吃饭了,于是父母亲轻松了。父母亲要做的事,就是把小朋友的食品的营养搭配好,把饭菜做的适合小朋友的胃口就好了。教师要做的事,就是把学生组织起来,发动学生学习,把教学设计得让学生好学。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生本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智慧性地实施生本教学策略,原来教高三数学可以如此轻松,当教师也可以如此轻松。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 教育激扬生命[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郭思乐. 天纵之教[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3.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
4. 约翰.杜威. 民主.经验.教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9.
5. 方明 主编. 陶行知名篇精选[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