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邮杂记(之十四)散乱的邮集散乱的贴片王宏伟

分类: 广而告之 |
德邮杂记(之十四)
散乱的邮集
王宏伟
请替换
散乱个邮集
王宏伟
去年春天,我心血来潮从网上拍下几十本或插满或没插满德国邮票的邮册,让我日夜陶醉于德国邮票印制以及德国邮册制作的完美。也有例外,比如昨夜我从几十本德国邮册中,找出一叠只是一些贴片拼凑在一起的……东西,称“邮册”显然不妥,只好称“邮集”吧。
这部不知花了我多少银子从网上拍下的邮集,很可能是随着邮册搭售而来的。这是一部民主德国(东德)邮集,一共由56张贴片组成,其中11张贴片上贴了新邮票,比较完整;37张贴片上贴了旧邮票,很不完整;另有8张贴片上只有贴过邮票留下的胶水纸痕迹,却没有一枚新邮票或旧邮票。
邮集贴片上所贴东德邮票的年代,邮集主人已用铅笔在贴片上做了交代——“1980”“1981”“1982”“1983”,4年而已。这个年代正是中国集邮从禁锢中复苏,快步走上蓬蓬发展的时期。东德集邮早于中国,集邮有着广泛而坚实的基础,从这部邮集和贴片中,即可见一斑。由于体制的不同,东德发行的邮票和联邦德国(西德)发行的邮票相比,风格差异很大,倒是当年中国邮票和东德邮票风格有几分近似。只是不知道,这部制作比较粗糙,又不完整的“邮集”,是东德老年人所为还是年轻人所为?
56张贴片组成的邮集,其贴片周边均画有四角凹向框内的细光线。贴片左边均有两个装订孔,有的除了两个装订孔之外还有其他形状的孔洞。贴片大小有两种规格:大贴片横27.5毫米,纵31厘米;小贴片横27.5毫米,纵30厘米。贴片除了装订孔、大小不同外,厚度也有所不同,造成贴片有的比较挺括,有的绵软无力……
大贴片又分贴片上带小格和不带小格两种。小格长宽各为2毫米,横向和纵向4个小格为一组,四边有颜色稍重一点的粗线。紧贴贴片四周的细光线框内,从中间向两边标注有1至9和1至12淡淡的阿拉伯数字,方便集邮者在贴片上贴邮票时布局。大贴片下面写有一行文字“Briefmarkenalben-VerIag Aschersleben”,大意是什么?懂的人自然懂。
小贴片下面分别写有“SCHAUBEK”(50)和“SCHAUBEK”(40),大意是什么?不懂的人自然不懂。“SCHAUBEK”(50)贴片内没有2毫米长宽的小格,也无小点。“SCHAUBEK”(40)贴片内没有小格,却有相隔6毫米的小点,一排28个点,中间空一个点,下一排29个点,中间不空一个点,再下一排,又是28个点,中间空一个点,以此类推。由于贴片中间位置每隔一排就少一个点,形成中间的空白地带,将一张贴片自然而然地分成两个部分。分开的两个部分,东德集邮者喜欢在一边贴新邮票,在一边贴旧邮票。
从这些贴片装订孔的个数、形状不同,贴片的大小、厚度不同,有的贴片上有小格、有的贴片上有小点、有的贴片上既无小格又无小点以及贴片下面标注的文字不同等来判断,贴片应该是来自不同的集邮用品供应商。那个时代,集邮红火,集邮用品供应商也红火。但为了各自的利益,集邮用品供应商供应的贴片规格各异,给集邮者购买贴片以及收纳这些贴片的邮册也是极不统一,往好了说是各有千秋,往不好了说是壁垒森严。
曾几何时,兴盛一时,大受欢迎的邮集以及贴片,而今随着集邮的落寞,也步入了自生自灭的境地——大势所趋,不必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