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吏和吏治
公众见到和体会到太多的公开贪腐以及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潜规则。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个社会公开宣扬的伦理道德和实际产生作用的行为规则已经背离到不能容忍的地步。
时代发生的变化已不同于过往。三十几年的开放和世界的接轨,实际已经发生的、对社会心理发挥巨大作用的社会反思,人们的思想不再单一;加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日益兴起,人们接受事物渠道的日益多元,使得现今条件下老一套的说教不仅行不通,还使得人们顿生反感。人们不仅要看说什么,更多的,要看做什么。
影响社会伦理道德、公序良俗莫过于治吏和吏治。因为社会不公最直接的往往来自官员的不法侵害,以及官僚体系内部广泛盛行的潜规则。人们尽管心存不满,但权力体系在一段时期以内是相对固化的,大多数人是无力抗争的,毕竟现实的利益相对于崇高的理想要现实得多,所以不得不选择顺从甚至随大流;人们内心的良知和实际的作为在社会心理层面发生巨大的撕裂而痛苦不堪。就如大家看到的,哀叹世风日下的不仅仅是一部分社会精英,是更众多的老百姓。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多数人,包括在这个范畴以内的大多数中下层官员都是输家;治吏不力毒害的是社会风气,社会当然就更是输家。
当大多数人看到上层拍苍蝇打老虎,一部分侵害他们利益的贪腐分子受到惩治时,无不从内心里感到高兴,最简单的,这彰显了治吏开始用重拳,体现了社会正义,体现了社会良知。
但仅仅是拍苍蝇打老虎的治吏还远远不够。老虎一个比一个大,揭露出来的苍蝇们无处不在,不得不使人们思考老虎是怎么长大的,苍蝇是怎么繁殖出来的。毋庸讳言,一定是吏治环境出了问题。
如果说反四风,倡廉洁,兴节约(反特权)可以看做是打扫卫生,清洁环境的吏治一小步的话,逐步探索民主政治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发挥作用的路径和方法,发挥民主政治作用,促进权力运行的法治化,使显性规则压制住潜规则,才是吏治的一大步,这一切才不过刚刚开始。
揆诸历史,以官僚治官僚,始终是皇权政治特点,这绕不开朝代更替,生灵涂炭的怪圈,这当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治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明的现代政治治理的核心理念和制度就是民主政治。就政治治理而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是说的很清楚么。
民主政治的核心,说白了,不是治民而是治吏和吏治,就是规范官僚体系的产生、运用公权力的准则、受谁委托、受谁监督、谁来奖罚。从目前的势头看,上头一步步在向这个方向走。
循着这个逻辑,三中全会的60条的背后,最近一系列条文规章,不正是这个道理?

2013.12.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