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过罢话月饼

(2012-10-06 14:54:02)
标签:

老自贡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中秋过罢话月饼

    说实话,好多年没自己买过月饼。朋友们送的,稀奇古怪的馅儿,几十甚至几百块钱一个,越来越高级。不过才几天,大假还没结束,那么多种类,吃的什么早就忘了。人那,就是不识好,这话有道理。

    小时候过中秋,就觉得自贡糖果厂生产的酥饼好吃,家里是一定要买几个的。记不清了,好像是一角二一个。馅儿不是很甜,适中,内容极为丰富。什么莲蓉,芝麻,核桃应有尽有;运气好的话,还吃得出牛肉颗颗。皮儿才叫酥脆,油露露一层层的,要手捧住。吃完,再把散落在手里的酥皮仔细的放进嘴里,香极了。

    平时,酥饼、桃酥糖果铺子里保证供应。但限于生活条件,一般都是买来走人户;家里要吃,只买一两个,大家分着吃。只有过节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花生,核桃,大麦柑,苹果,梨子,酥饼,月饼等平时不轻易吃得到的,都堆放在一起,才可以一人吃一个整的。

    文革初期,中秋月饼的传统就坏了,流行麻饼。对麻饼的记忆,只是在造反派演的《盐都烽火》里有那么几句台词,是讽刺“保皇派”“五军一兵”的,说是“保皇有功,麻饼两封”,记忆很深。

    改革开放后,自贡与外地的交流多了起来。最早,广式月饼进入自贡,是在外出差往家里带,感觉包装过于华丽。吃还是好吃,但一个月饼装在一个铁盒盒里,不值得。

    九十年代初,回岳父家过中秋,从农村读书出来的老挑很偶然的说了句,“小时候中秋吃月饼,就想,长大后,一天能吃得到个月饼才叫巴适”,还说“小时候这就是最大的理想”。当时大家都笑了。过后想,其中包含了多少父母养育儿女的不易和心酸。

    现在年年回家过中秋,大家带回家的月饼一个比一个高档。广式的,京式的,港式的,多得都说不出来,但谁也记不得吃的是什么。不过,大家倒是对自贡酥饼印象深刻。

    生活就像月饼,越来越精致。精致到没有什么不好,多样化的选择,可以丰富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但生活不可能也不应该像现在的月饼,外表过于华丽,且内容过于杂乱。

    生活嘛,就应该像早年间的酥饼,朴实无华,富于传统,给人以回味。没有传统,外表过于光鲜,只是做给人看的生活,就像那些稀奇古怪的月饼,尽管价格昂贵,吃了就忘。

                                      2012.10.06(丙辰八月二十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