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西藏的日子——水渠

(2012-08-24 12:12:56)
标签:

难忘

西藏

分类: “在西藏的日子里”

在西藏的日子

                       ——水渠

我们县农区、牧区差不多一般对一半,都四千多平方公里。农区山高谷深,常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一半不止,是典型的热河谷地区。横断山脉中,河谷的冲击坝子如果有几百上千亩,一般就逐渐形成人们的聚集地。像我们县城,差不多两平方公里,3000亩的样子,那已经是很大的坝子了。

农区的作物以青稞为主。青稞在每年四月下种,六月就收割了,坝子上的人们全靠这一季的收成,除留足自家口粮做糌粑外,还要到牧区换牛羊肉、酥油以及雅安运来的茶。

藏民族对利用自然条件造福深得要领。从坝子上游修建水渠,引水灌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河谷地区尽管降水少,但高山上流下的溪水、河水从来不缺。修建水渠说来简单,大多用铁丝笼装上石块,一层层码起来,把水往水嘴处引;水渠按坡降不大于0.005(不是放洋花椒麻大家哈,“坡降”俗称高差或者正切函数,通俗点说,每一千米高差不大于五米)或曲申或笔直,按人们居住、灌溉要求去修。水渠所到之处,绿树成荫,田野青翠,什么都长。

鉴于条件限制,在河谷地区,上两三百亩的坝子,上级就可能投资支持,对老百姓而言,那更是大事。我们在时,成片开发的坝子,修建的水渠有四处,烟多、卡贡、吉塘还有荣周,小型自筹资金的就更多了,新增灌面2000多一点。

西藏除大型基础设施以外,涉农项目大多以以工代赈方式进行。国家负责材料、运输成本,工时和修建费用一般付给当地老百姓。所以,组织老百姓自然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指挥长一般要挑选县里威信高,群众信任的干部去担任,往往是本民族干部。

但在荣周水渠,指挥长就选了小Y副县长。现场几百当地群众,就他一个汉族同志,人又年轻,大家不免有些担心。十几天以后,我们上去检查工程质量,见他晒得黢黑,人也瘦了,却极有精神。

又过了十几天,山上快马来报,他跟人打架了。我们立马上去了解情况。见他头破了,包了绷带;嘴也肿了,说话关不住风,但无大碍。工地上给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晚餐,打的野鸽子炖野生天麻,清烧傻瓜鸡,还有小Y亲自买的10块一斤的腊肉(在县城都要二十几,在这前不挨村后不挨店的地儿,城里贩子们送上来才十块,十分可疑。但有吃的就很不错了,再说很香)。

帐篷外熊熊的篝火旁,指挥部人员,各自然村负责人围坐一起,酒至数寻,我们才大致知道当时的情况。原来某个自然村负责的地段,基础工程做的不符合要求,返工几次,他就是不放行。几句话不投机,就跟一个身高马大的康巴汉子打起来,据说他把人家打得更惨,还说看不出来,他架打得那么好。说这话的几个村长全都充满羡慕和敬畏之情,说他们平时都不敢招惹那汉子,没拦得住,很是愧疚。

席间,和他打架的汉子来了,果然头上包着绷带,眼也青了,手也挂着,是更惨些。说了半天我们也懂了意思,都是表达不胜悔过之歉意,还说不是弟兄才不和他打架,早就动刀动枪了。

我们“批评”了打架不对,同时又“强调”了工程质量第一,“要求”各村要对自己负责的地段认真把好质量关,要“服从”指挥部管理等等这些官话。大家都哦呀,哦呀表示赞同。两个“肇事者”满满的喝了一大碗酒,相互碰了头,彻底和解了。

后来几次与小Y路过当地,那汉子只要知道,就是再远也要骑快马下山,请我们到家里喝上最新鲜的酥油茶。

           2012.08.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