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村民说,种黄豆是懒人活,不需要细心管理,说白了就是靠天收。考虑到学生子们的实际,种黄豆或许更合适。下种的那一天,学生子们非常兴奋,原来种黄豆就这么简单?
黄豆种点下去后,基本上就是等着收获了。虽然如此,学生子们还是经常来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留地里看看,看着黄豆出苗,白色与紫色相间的小花,再到积出毛茸茸的外壳的毛豆雏形,再看着绿色的果实饱满起来,一撮撮,一挂挂的。
但是学生子们还是极少去黄豆地里去采摘黄豆,于是也有村民们去采摘。渐渐的绿色的豆荚变得憔悴了,水分蒸发了,豆荚完全干了,变得像薄纸一样,甚至是裂开了,此时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豆,也是毛豆到黄豆的蜕变。
在学生子的印象中似乎从来都没有去收获过黄豆,只是采摘过毛豆,但黄豆一定不会烂在地里。自留地一定还种过其他的什么蔬菜,否则三分地就不能地尽其用了,然而至今都没有印象。三分自留地除了黄豆,还种过其它什么?总不至于被荒废了几年?
村民们淳朴,生产队对待学生子们的关怀与照顾,按照当时的说法是当做一件政治任务来完成。更是几乎做到了无微不至。
回忆起当年的那片黄土地上,无论是生产队的派工,还是学生子们的劳作,都是那个时代厚重的一笔。以至于50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再写下来,仿佛还是在那片黄土地上。
那老水牛犁翻开了地,那一锄头一锄头敲碎了的泥土,那点下去的一粒一粒种子,那铜钱般大的,嫩绿的小苗,那紫白色相间的小花,那毛茸茸的小豆荚,还有那像珍珠一样蜗居在憔悴的豆壳里面的黄灿灿的果实。广阔天地大有学问,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每个人对于往事的回忆都具有良好的心态,而非是其它,或许人们就会多一分快乐。种黄豆至少是种了黄豆,黄豆种在自留地上,自留地是否也是风景线?如此这般的风景线如果多一些,还有什么不足以是风景线的?
加载中,请稍候......